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66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魂牽夢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綃香暖銀屏,更那堪酒醒。” 2.語意魂牽夢縈形容十分掛念、思念的樣子。 3.故事內容懷著高潔的情感,真心真意的,修長的眉毛雙垂的鬢發,坐在月光照入的小小樓閣上,調弄著古箏,悠悠的聲音訴說這春天的情緒。我想念著你,掛記著你,整晚為你魂牽夢縈,綠色的輕紗,薰香暖了繡雲的屏風,又如何能忍受酒醒之後的情境?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日思夜夢、神魂顛倒 相反詞大夢初醒、恍然大悟 5.例句熱戀中的情侶,心總是魂牽夢縈著彼此。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口是心非,心口不一反義:心口如一,言為心聲,言由衷發,肺腑之言辨似: 衷,ㄓㄨㄥ。內心。不可寫作「哀」。 「言不由衷」及「口是心非」都有心口不一致的意思。 「言不由衷」常是迫於情勢而無法說出真心話,側重於敷衍、隱瞞,屬中性義;「口是心非」則有以言語掩蓋心中壞念頭的意思,側重於欺騙、虛偽,為貶義。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辨似例句 ○ ㄨ 在那種場合,大家談的都是些~的客套話。 ㄨ ○ 這傢伙說一套,做一套,典型~的偽君子。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漢末劉備往訪諸葛亮,凡三次,才得見。◎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後用「三顧茅廬」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心真意。《新唐書.卷一九二.忠義傳中.張巡傳》:「士感其誠,皆一當百。」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後以推心置腹比喻真心誠意的待人。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七.規諷》:「李侍郎紹,江西安福人。與人交,必推心置腹,務盡忠告。」也作「推心致腹」。
得過且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黑籍冤魂》第一回:「但是吃煙人的脾氣,總是得過且過,那一個是真心肯戒?」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 zhū釋義︰猶「魚目混珠」。見「魚目混珠」條。 01.《景德傳燈錄.卷二八.南陽慧忠國師》:「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體異。緣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真心,認賊為子,有取世智稱為佛智,猶如魚目而亂明珠,不可雷同,事須甄別。」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為秦昭王分析當前的情勢說:「今日大王信任韓、魏對秦國是友善的,當心像當年吳王一樣,因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卻在得勝回國時,越王反叛將他擒住。還有,韓、魏歷經幾世爭戰,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計其數,國家也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路上時常可見;鬼神沒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離流落四方。韓、魏沒有滅亡,是秦國的一大憂患!現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國,勢必經過韓、魏國境,您不擔心他們會叛變嗎?」後來「民不聊生」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靈巧、聰慧。如:「伶牙俐齒」。《紅樓夢》第六八回:「妹妹這樣伶透人,要肯真心幫助我,我也得個膀臂。」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