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5.45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猖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狂妄胡為。《莊子.山木》:「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選.揚雄.趙充國頌》:「先零猖狂,侵漢西疆。」
啞口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無此規矩,哪有新娘過門三天便要回去,如果孫家如此捨不得,一開始就不該應允這門親事,那孫家媽媽也是個知禮的人,虧她還說得出口來!就這一席話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不知如何回覆孫家。另外在《醒世恆言》卷三五也有段故事,說起徐氏三兄弟,老大徐言,老二徐召,老三徐哲。徐哲早逝,留下妻子顏氏及二男三女。徐氏二兄弟見顏氏好欺侮,分家產的時候,故意把一個老僕阿寄分給三房。結果阿寄奮力營生,做起漆的生意,賺了錢回來告訴顏氏,又急忙外出。這事被徐氏兩兄弟知道後,反向顏氏冷諷熱嘲一番,顏氏被他們兩人東一句,西一言,說的是「啞口無言」。可見「啞口無言」不是一般情形的沉默不語,而是要有遭人質問或駁斥為前提的。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1>晉平公欲伐齊,使范昭往觀焉。……景公謂晏子曰:「晉,大國也。使人來將觀吾政,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將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為人也,非陋而不知禮也,且欲試吾君臣,故絕之也。」景公謂太師曰:「子何以不為客調成周之樂乎?」太師對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調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范昭歸,以報平公曰:「齊未可伐也。臣欲試其君,而晏子識之;臣欲犯其樂,而太師知之。」于是輟伐齊謀。仲尼2>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3>之間,而折衝4>于千里之外,晏子5>之謂也,而太師其與6>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五》。 (2...
有眼不識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知禮敬或認不出權貴者。《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有眼不識泰山,望乞恕罪。」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果園新雨後,香台照日初。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餘。符竹方為累,形跡一來疏。 襄武館游眺  州民知禮讓,訟簡得遨遊。高亭憑古地,山川當暮秋。  是時粳稻熟,西望盡田疇。仰恩慚政拙,念勞喜歲收。  澹泊風景晏,繚繞雲樹幽。節往情惻惻,天高思悠悠。  嘉賓幸雲集,芳樽始淹留。還希習池賞,聊以駐鳴騶。 秋景詣琅琊精舍  屢訪塵外跡,未窮幽賞情。高秋天景遠,始見山水清。  上陟岩殿憩,暮看雲壑平。蒼茫寒色起,迢遞晚鐘鳴。  意有清夜戀,身為符守嬰。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 同韓郎中閒庭南望秋景  朝下抱餘素,地高心本閑。如何...
四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出《管子.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指禮、義、廉、恥四種中國立國的綱維。《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倉廩實而知禮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存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持續占據時間或空間,尚未消失。《禮記.仲尼燕君》唐.孔穎達.正義:「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者,仁猶存也,君子見上大饗四焉,知禮樂所存在也。」
禮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禮儀,禮節儀式。《詩經.周南.關雎.序》:「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西遊記》第三○回:「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禮義。」
相時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時機再採取行動。《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周書.卷四○.宇文神舉傳》:「顯和具陳宜杜門晦跡,相時而動。」
飯囊酒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酒囊飯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酒囊飯飽」原作「飯坑酒囊」。東漢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提到,孔子在病中,仍要弟子拿書給他看,如此好學不倦,至死不休,真不愧是百世之聖。人之所以與其他生物不同,稱為萬物之靈,主要就是因為人類有知識,有文化。如果每天只知吃飯喝酒,「腹為飯坑,腸為酒囊」,那麼,和不知禮的野獸有什麼不同呢?後來「酒囊飯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譏稱只會吃喝,而不會辦事的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