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成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出息、不上進、不學好。稱無品行或不知禮的人。《禮記.禮器》:「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哥不成人,賭錢喫酒,把布政使的缺都賣掉了。」
折衝罇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折衝尊俎」之典源,提供參考。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1>晉平公欲伐齊,使范昭往觀焉。……景公謂晏子曰:「晉,大國也。使人來將觀吾政,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將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為人也,非陋而不知禮也,且欲試吾君臣,故絕之也。」景公謂太師曰:「子何以不為客調成周之樂乎?」太師對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調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范昭歸,以報平公曰:「齊未可伐也。臣欲試其君,而晏子識之;臣欲犯其樂,而太師知之。」于是輟伐齊謀。仲尼2>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3>之間,而折衝4>于千里之外,晏子5>之謂也,而太師其與6>焉。」 〔注解〕 (1...
洞如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掌說:「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這句話則是說:若真有人能說出禘禮的確實情況,那他就是個知禮的人,如此,則對於治理天下的方法,就像對自己手掌般清楚而且易於掌握。後來「暸如指掌」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事情的狀況了解得非常清楚。
山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山家和山外兩派。悟因受他宗思想的影響,主張修觀,但觀真心法性。因此認為《金光明玄義》廣本是偽作,引起知禮的批判,認為背離天台宗的思想。以悟因師徒寺院位在山城之外,故稱為「山外」。《佛袓統紀》卷一○:「而四明之學者始指恩、清、昭、圓之學,稱為『山外』。」
酒瓮飯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酒囊飯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酒囊飯飽」原作「飯坑酒囊」。東漢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提到,孔子在病中,仍要弟子拿書給他看,如此好學不倦,至死不休,真不愧是百世之聖。人之所以與其他生物不同,稱為萬物之靈,主要就是因為人類有知識,有文化。如果每天只知吃飯喝酒,「腹為飯坑,腸為酒囊」,那麼,和不知禮的野獸有什麼不同呢?後來「酒囊飯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譏稱只會吃喝,而不會辦事的人。
有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恥,有羞恥心。《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紅樓夢》第六九回:「因此除了幾個知禮有恥的,餘者或有與二門上小么們嘲戲的,甚至於與賈璉眉來眼去。」
山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中國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兩派。山家派傳承知禮的學說,認為金光明玄義廣本是智顗真作。主張修觀,唯觀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內,故稱為「山家」。並由日僧最澄傳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三:「延慶座主出山家教義凡三十條,褰絳幃問諸子。」
無方之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禮或不遵守社會道德標準的人。《禮記.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史記.卷二三.禮書》:「然而不法禮者不足禮,謂之無方之民;法禮足禮,謂之有方之士。」
誼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禮義的君主。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
心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心中慚愧、難為情。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三齣:「(生)心熱,自小攻書,從來知禮,忍使行虧名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