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95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疆石窟中舞姿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遺跡。新疆石窟中舞姿圖,發現之地點在現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庫車、拜域及新和縣,據估石窟共約有五百餘座,壁畫將近有一萬多平方公尺,舞姿圖資料極為豐富,保存了大量樂舞資料。例如:位在克孜爾石窟175壁畫中的女伎樂舞,舞伎之雙臂已呈現〈托按掌〉及〈順風旗〉等姿勢;在克孜爾第163窟中的舞伎,胸前已掛有細腰鼓,雙手呈拍打狀,已知腰鼓在南北朝時已存在。新疆石窟中的舞姿特色在於造型多數以〈飛天〉及〈伎樂天〉為主,尤其人物造型之特點為〈三屈法〉亦是所謂的三道彎,這可由第17窟壁畫中的伎樂天人姿勢看出,舞伎們的兩臂向左側延伸,胯部扭轉,兩足交叉,腳尖踮立,身體已構成〈三道彎〉的曲線;這些舞伎們的造型特殊,...
蓋山林《中國岩畫:岩石上的歷史圖卷》1997、宋耀良《中國岩畫考察》1998。
龍門石窟中舞姿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舞蹈遺跡。龍門石窟中舞姿圖,位於河南洛陽城南邊的龍門山石窟中。自北魏起人們就開始挖掘石窟雕刻,其中以唐代時的數量為最多,占總數之三分之二。石窟的內容是對天神的幻想,再將想像中的音樂舞蹈之神刻入壁中。舞姿圖的圖案以伎樂天及飛天為主;依照朝代不同,石窟的圖像特色有些不同,在北魏明帝時,以飛天仙女的舞者為例:有的飄浮在雲海中,有的由空中緩緩下降,手中持有笙、笛等樂器;而唐代雕刻的舞姿圖中,最明顯的不同處,則是舞者的下半身不再裹在長裙裡或雲海中,伎樂人雙腳凌空跳起,動作大且奔放,已可清楚的看見舞者的足部動作,這圖不僅將北方舞蹈之豪放風格表現無遺亦代表著北魏時期和唐代時期歌舞昇平的現象,足見龍門石窟...
蓋山林《中國岩畫:岩石上的歷史圖卷》1997、宋耀良《中國岩畫考察》199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如:「石頭」、「石塊」、「砂石」、「岩石」、「大理石」、「投石問路」、「一石二鳥」。
部首。
姓。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石等於十斗。亦稱為「公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所居住的土室。《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唐.孔穎達.正義:「謂於地上累土而為窟。」《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郭瑀傳》:「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
敦煌石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甘肅省敦煌縣東南鳴沙山半腹地山麓有石室無數,俗稱為「千佛洞」,舊稱為「莫高窟」。於前秦苻堅建元二年由僧人樂僔鑿建經營。內藏六朝、隋、唐及五代人手寫佛教經典及其他藝術品甚富,對中國文學藝術影響頗鉅。清光緒二十六年發現,所藏多為英人斯坦因及法人伯希和先後擇要蒐羅而去,今藏倫敦博物館和巴黎國民圖書館。也稱為「敦煌千佛洞」、「敦煌石窟」。
石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石頭雕刻成的人像或獸像。[例]著名的雲岡石窟裡,遺留著許多神佛的石像。
石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一種鳥,形似蝙蝠,產於石窟樹穴中。
木嗩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維吾爾族。歷史久遠,新疆克孜爾石窟寺裡的壁畫中有伎樂人吹奏嗩吶的形象,可能是其前身。現代木嗩吶通體由整木鏇製,下成喇叭口狀,全長約四十公分,管身開七個按音孔,音色圓潤,稍帶鼻音,通體刻有各種花紋和圖案,別具特色。也稱為「蘇爾奈」。
盤瓠石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盤瓠的遺跡。晉.鮑堅《說郛.卷六一.武陵記.武山》:「武山高可萬仞,山半有盤瓠石窟,中有一石狗形,云是盤瓠之遺像。」
麥積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在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遠望如堆積的麥稈,故稱為「麥積山」。有名的麥積山石窟即位於此,與敦煌石窟塑佛同樣馳名於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