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鈣銅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1849年命名,希臘語是粉末(powder)和石灰(lime)的意思。鈣銅礦為一種含有銅、鈣的酸鹽類礦物,其中少量銅常被鎂取代,則常被磷或釩所取代。黃綠至深綠顏色、綠色條痕、硬度4.5、短柱狀晶體、可溶於鹽酸或硝酸中為其重要物化特性。 它是一種次生礦物,主要產於銅礦床的氧化帶中,並常與褐鐵礦以及其它含銅的次生礦物相伴共生。
銅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銅礦的英文學名Domeykite是在1845年由智利礦物學家Ignacio Domeyko所命名。此種礦物在自然界以塊狀、腎狀、葡萄狀等集合體產出,摩氏硬度為3~3.5,比重達7.2~7.9,顏色從錫白色到鐵灰色,有些過渡至橘褐色。 銅礦主要成分為銅和,有些晶體內含有少量的銻和硫。它主要是熱液來源,經常與微晶銅礦(Algodonite)共生。
鎳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鎳礦的英文學名Nickeline,是依其化學成分(NiAs)來命名的。它屬於六方晶系,晶體呈錐狀或板狀,但在自然界相當罕見,經常以塊狀、網狀或樹枝狀集合體產出。此種礦物具金屬光澤,新鮮面的顏色為淺銅紅色,若經風化後顏色會轉為灰色或黑色,條痕則呈黑色。摩氏硬度介於5到5.5之間,比重相當大,高達7.78。紅鎳礦是一種罕見的礦物,它主要產在紫蘇輝長岩(Norite)內,與磁黃鐵礦(Pyrrhotite)及黃銅礦共生,也產於熱液礦脈中,和其它含鈷或含銀礦物共生。若長期處在潮濕的環境下,紅鎳礦很容易變成綠色土狀的鎳華(Annabergite)。
鉛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鉛礦具有柱狀晶體,因與磷可以相互取代而呈同心帶狀生長。集合體型態以葡萄狀、球狀、腎狀、粒狀較為常見。白色條痕、樹脂光澤,比重高達7.28,為其重要物理特徵。如果鈣取代鉛的位置,比重會降低。 鉛礦溶於硝酸,也溶於氫氧化鉀中,與磷氯鉛礦(Pyromorphite)呈一完全固溶體系列。鉛礦富,磷氯鉛礦富磷,兩者都是次生礦物,且都產在鉛礦床的氧化帶中,不過,在自然界中,鉛礦較為少見。
鉑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鉑礦的英文學名Sperrylite是在1889年以首先發現此種礦物的美國化學家Francis L. Sperry之名來命名。鉑礦屬等軸晶系,通常具有很好的立方體或立方八面體結晶,晶體從微晶到3公分不等。摩氏硬度為6.5,具金屬光澤,顏色為錫白色,但條痕卻呈黑色。因含多量的鉑,比重高達10.6。在自然界中,每個典型鉑礦床中都有鉑礦的產出。
奶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56年日本森永奶粉公司生產奶粉時,發生奶粉中混入劇毒之。由於奶粉含量不高,所以發現的相當晚,因而飲用的人相當的多,飲用的時間則更長,結果造成了相當多的中毒事件。患者主要的症狀有發熱、咳嗽,頑固性下痢、皮膚色素沉澱、肝臟腫大、貧血等。根據日本厚生省發表的統計,當時全國27個府縣受森永中毒的兒童有12159人,死亡的人數更達到131人。
銅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銅石的英文名稱Euchroite是在1823年所命名,其希臘語為漂亮顏色(beautiful color)的意思。晶體多呈短柱狀、等軸狀和板狀,摩氏硬度3.5~4,比重在3.44左右,具有玻璃光澤,而明亮的祖母綠色為其特徵之一。此種礦物在自然界相當稀少,主要產在含銅之熱液礦床的氧化帶裡,可能的共生礦物為橄欖銅礦(Olivenite)、藍銅礦(Azurite)、孔雀石(Malachite)、水銅石(Strashimirite)等。
鈷鎂鈣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鈷鎂鈣石是屬於鈷鈣石族(Roselite group)中的一種,它的英文名稱Wendwilsonite是在1987年為表彰礦物學家,同時也是Mineralogical Record期刊主編兼發行人Wendell E. Wilson對礦物發展所做貢獻而命名的。晶體呈短柱狀,摩氏硬度介於3~4之間,比重為3.52,具玻璃光澤,顏色從淺粉紅色至深紅色,條痕則呈淺粉紅色。此種礦物具有明顯的多色性(Pleochroism),X軸往往呈現帶紫之粉紅色,Y軸為玫瑰紅色,而沿Z軸方向則變為透明無色。鈷鎂鈣石為一種次生的礦物,在自然界相當罕見,它主要產在含鈷的熱液礦床內。在摩洛哥Bou Azzer地區的共...
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物刺激皮膚、粘膜及眼,會引起皮膚癌等。急性中毒不常見,主要是誤食含的食物及飲料,其症狀為唇有灼熱感,喉部緊縮,隨後腹痛、嚴重噁咀、嘔吐、嚴重腹瀉,對肝、造血器官、中樞及周邊神經及心血管器官均有作用。嚴重的病例,抽筋、昏迷可在24小時內死亡。化物中以三價毒性最大,三氧化二的致死量為70 to 300mg。長期低劑量經消化道接觸可引起皮膚癌及肺癌。
黝銅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黝銅礦的英文名稱Tennantite是在1819年為紀念英國化學家Smithson Tennant而命名的。晶體呈立方體和四面體,集合體型態多以塊狀或粒狀產出,顏色和條痕均呈黑色,具金屬光澤。其外形與黝銅礦(Tetrahedrite)十分相似,但在成分上黝銅礦含量較高,黝銅礦含銻較多。 在自然界,黝銅礦的產量不如黝銅礦普遍,一般多產在熱液礦脈和接觸變質礦床內,經常與含銅-鉛-鋅-銀之硫化物或硫鹽礦物,以及黃鐵礦、方解石、重晶石等共生。在台灣的金瓜石銅礦帶中也曾發現此種礦物,它是在硫銅礦周圍呈小晶體產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