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02 ms
共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g hǎi釋義︰即「滄海遺珠」。見「滄海遺珠」條。
01.清.查慎行〈歲寒雜感〉詩一○首之九:「稊米太倉雖見錄,遺珠滄海詎勝收?」
|
夏蟬不可語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
道在屎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道無所不在,並不會因屎尿低下穢汙便不存在其內。語本《莊子.知北遊》:「東郭子問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
坎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注解〕
(1) :音ㄨㄚ,同「蛙」。
(2) 拘於虛:受到居住地方的限制。虛,指空間而言。
(3) 曲士:鄙陋之人。曲,音ㄑㄩ。
(4) 束於教:受到本身所學的束縛。
|
埳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注解〕
(1) :音ㄨㄚ,同「蛙」。
(2) 拘於虛:受到居住地方的限制。虛,指空間而言。
(3) 曲士:鄙陋之人。曲,音ㄑㄩ。
(4) 束於教:受到本身所學的束縛。
|
井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注解〕
(1) :音ㄨㄚ,同「蛙」。
(2) 拘於虛:受到居住地方的限制。虛,指空間而言。
(3) 曲士:鄙陋之人。曲,音ㄑㄩ。
(4) 束於教:受到本身所學的束縛。
|
提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振作。唐.韓愈〈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君恩太山重,不見酬稗稊,所職事無多,又不自提撕。」《舊五代史.卷一一三.周書.太祖本紀四》:「今後各守職分,專切提撕,如所職疏遣,各行按責,其州府不得差監徵軍將下縣。」
|
井中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注解〕
(1) :音ㄨㄚ,同「蛙」。
(2) 拘於虛:受到居住地方的限制。虛,指空間而言。
(3) 曲士:鄙陋之人。曲,音ㄑㄩ。
(4) 束於教:受到本身所學的束縛。
|
每下愈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上。」東郭子說:「高妙的『道』,為什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磚瓦、屎溺。東郭子聽到後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因此,當獲問這個問題時,市場管理員回答說:『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
|
井底蝦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注解〕
(1) :音ㄨㄚ,同「蛙」。
(2) 拘於虛:受到居住地方的限制。虛,指空間而言。
(3) 曲士:鄙陋之人。曲,音ㄑㄩ。
(4) 束於教:受到本身所學的束縛。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