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舊唐書.卷九四.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以持兩端可矣。」比喻意見、態度或語言不明確、肯定。也作「摸棱兩可」、「模棱兩可」、「模兩可」。
革龜、皮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rmochelys coriacea (Vandelli, 1761)
成體之背甲長150~250公分,體重可達500~1,000公斤,為目前現生龜鱉目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體表覆以革質皮膚,背甲呈黑褐色,常出現有白色或粉紅色斑點,有7列縱棱;幼龜為黑色,腹部白色有黑斑。成龜的前肢極長,可超過1公尺,且其體內骨板退化。
世界各溫帶至熱帶海域,其產卵地則分布在熱帶地區的沙灘。於台灣附近海域,偶有發現記錄,未於台灣附近的沙岸產卵。
母龜每一產卵季最多可產下10窩龜卵,每窩的產卵數約為80~90顆。其游泳能力極強,可遷移至高緯度的寒冷海域。食性特殊,以水母為主食,而非如其他海龜是攝食底棲動植物為食,因而常誤食水中塑膠袋而死亡。較少出現在淺水域,多於外洋活動。可下潛至極深的水中,曾於300公尺深的水域發現革龜的蹤跡,成體有季節性洄游至寒帶海域攝食的習性。為適應高緯度極低的水溫,可利用脂肪的隔絕及特別的血液循環構造,以維持極高的體溫。在冰洋中,仍能保持23℃以上的體溫。前肢極長,海中游泳能力強,速度可達每小時30公里以上。
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
革龜科(Family Dermochely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寒冷的樣子。南朝宋.鮑照〈蕪城賦〉:「霜氣,蔌蔌風威。」
2.威嚴不阿。《新唐書.卷一一四.崔融傳》:「從為人嚴偉,立朝有風望。」
怒目而視。如:「你別的瞪著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玻璃或透光材料製成,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學儀器,能使光線折射,或使複合光分解成光譜。常用以觀測天體現象。也稱為「三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菠菜的別名。參見「菠菜」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殿堂上最高的地方。《文選.班固.西都賦》:「上觚而棲金爵,內則別風之嶕嶢。」
腸骨;(髂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位於腸骨上面邊緣部,是腹肌群的附著處。正常情況下,腸骨(髂骨)兩邊位置同高。如果高度不同,則可能有骨盆傾斜現象。
柱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多面體,其上下底面是對應邊互相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則是平行四邊形。也稱為「角柱」,依其底面為何種多邊形,而分別稱為「三角柱」、「四角柱」、「n角柱」。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
黃虞(1629-169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虞稷,字俞邰,一字楮園,江蘇上元縣人。他的先人世居福建泉州,泉州宋代稱溫陵,所以虞稷又常自稱是溫陵人。生於明崇禎2年(1629),卒於清康熙30年(1691),享年63歲。
  虞稷的父親黃居中明末時曾任南京國子監丞,平時頗好讀書作詩,並有60,000卷的藏書,放在他的千頃齋中。所以虞稷可說是家學淵源,自幼便受詩書薰陶。〔江寧府志〕說他7歲時便能作詩,在當地有神童之稱。
  明崇禎17年,虞稷入江寧縣學為諸生,不久明代滅亡,他的父親以83歲高齡哀痛絕食而死,虞稷遂承繼父志,在家讀書,並以藏書為職志。此後30餘年,虞稷擴充他父親的藏書至80,000餘卷,並先後以我貴軒、...
多線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線南蜥最大體長約12公分,最大全長可達28公分,體背鱗片具有鱗脊。幼蜥體背面為褐色,體側面散生黑、白兩色斑點,腹部為白色。多線南蜥雌雄外型二型性顯著,在成長後雄性體色有著明顯的變化,體背顏色轉為黃褐色,體側由頭部開始有明顯的黃色或橘色斑,此橘黃色斑塊一直延展到體側後段;而雌性個體則與幼體相仿,唯體背有時會有黑色斑點或斷續相連的縱線。多線南蜥是以胎生方式生殖的蜥蜴,每次可產下4到9肢仔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