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觸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齊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藹又與右率沈約書曰:「夫道宣餘烈,竹帛有時先朽,德孚遺事,金石更非後亡。丞相獨秀生民,傍照日月。標勝丘園,素履穆於忠義,譽應華袞,功跡著於弼諧。無得而稱,理絕照載。若夫日用闃寂,雖無取於錙銖,歲功宏達,諒有寄於衡石。竊承貴州士民,或建碑表,俾我荊南,閱感無地。且作紀江、漢,道基分陝,衣冠禮樂,咸被後昆。若其望碑盡禮,我州之舊俗,傾廛罷肆,鄙(士)〔土〕之遺風,庶幾弘烈或不泯墜。荊、江、湘三州策名不少,並欲各率毫釐,少申景慕。斯文之託,歷選惟疑,必待文蔚辭宗,德僉茂履,非高明而誰?豈能騁無愧之辭,詶式瞻之望。吾西州窮士,一介寂寥1>,恩周榮譽,澤遍衣食,永惟道廕...
各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卷一.與劉映榆侍講書》:「明公負雋才,居高位,靜觀天下事,以為旂常竹帛,別有千秋,是非鯫生所敢知也。」
書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竹帛、竹素、書本
功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功業和名聲。《莊子.刻意》:「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晉.陸機〈樂府詩〉一七首之一一:「但恨功名薄,竹帛無所宣。」
指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盼、盼望。《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戰無不勝,功無不服,也指望垂名竹帛。」《紅樓夢》第四六回:「金家媳婦自是喜歡,興興頭頭去找鴛鴦,指望一說必妥。」
垂裕後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後世子孫留下財富或功績。《書經.仲虺之誥》:「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梁書.卷五六.侯景傳》:「垂裕後昆,流名竹帛,此實生平之志也。」
動心駭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齊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藹又與右率沈約書曰:「夫道宣餘烈,竹帛有時先朽,德孚遺事,金石更非後亡。丞相獨秀生民,傍照日月。標勝丘園,素履穆於忠義,譽應華袞,功跡著於弼諧。無得而稱,理絕照載。若夫日用闃寂,雖無取於錙銖,歲功宏達,諒有寄於衡石。竊承貴州士民,或建碑表,俾我荊南,閱感無地。且作紀江、漢,道基分陝,衣冠禮樂,咸被後昆。若其望碑盡禮,我州之舊俗,傾廛罷肆,鄙(士)〔土〕之遺風,庶幾弘烈或不泯墜。荊、江、湘三州策名不少,並欲各率毫釐,少申景慕。斯文之託,歷選惟疑,必待文蔚辭宗,德僉茂履,非高明而誰?豈能騁無愧之辭,詶式瞻之望。吾西州窮士,...
青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指竹簡,古人用作書寫工具,也用來記載歷史,所以後來以青史作為史書的代稱。《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願諸公善事使君,以圖名垂竹帛,功標青史。」《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難道反攔阻你?」
許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初作書,蓋依類像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像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諸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卋,改易諸體。封於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建元元年(121年),書成。收單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於五百四十部。病中之時,遣子沖獻書於帝。卒,葬郾城縣姬石鄉許莊村東。墓髙十有五尺,徑四十有八尺。鄉人曰:“日動一釐,夜長三尺。”謬也,豈有自拔之塚。《後漢書》讚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塗分流別,專門並興。精疏殊會,通閡相征。千載不作,淵源誰澂。”至清,歲以仲月後丁之日...
名垂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名垂青史、名垂竹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