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43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意在筆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下筆寫字前先構思字形。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後泛指在寫字、詩文、繪畫前先構思成熟後才下筆。也作「意在筆先」、「意存筆先」。
詞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文詞層出不窮,有如水源。唐.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筆刀硯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筆為刀,以硯為城。比喻寫字形同作戰時的布局。語本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夫紙者陣也,筆者刀槊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颺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
入石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的木版時,發現他的筆跡竟然透入木版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見王羲之雄厚強勁的筆力。此事見於南朝宋.羊欣《筆陣圖》。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蘭亭集序〉,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黃庭經〉,一向被譽為書法藝術中最好的小楷範本,後人尊稱他為「書聖」。而羊欣用來形容王羲之筆力的「入木三分」,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
意前筆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思完成,然後落筆。晉.衛夫人〈筆陣圖〉:「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
筋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筆畫剛勁、骨多於肉的書體。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筆陣圖》:「多骨微者,謂之筋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