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03.79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車輛與馬匹。《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文選.陶淵明.雜詩二首之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王守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王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八年(西元一四七二年)九月三十日,卒於嘉靖七年(西元一五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享年五十有七。以其曾結廬於會稽山陽明洞側,學者遂尊稱陽明先生。著作:陽明的哲學理論多見於其門人徐愛、錢德洪等人輯錄的《傳習錄》,後人編有《王文成公全書》,最稱完備。觀點:陽明天生聰慧,自幼豪邁不羈,喜任俠,善騎射,慨然有經營四方之志,一生經多次艱苦的磨練,始能在學問事功方面有偉大的成就。故其門人錢德洪說:「先生之學,得之患難幽獨中。」(年譜卷二陽明先生年譜序)至其思想的要義,則為「知行合一」、「靜...
廬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結廬守葬。古人遇父母師長過世,為表示對他們的敬愛與哀思,乃在墓旁築茅屋守靈。《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那蔡伯皆,漢時人,未做官時,父母雙亡,廬墓致瑞,今府舉他孝廉,何曾為做官不歸?父母餓死?」
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浙江紹興會稽山的陽明洞。為道家洞天之一,明代王守仁嘗結廬其側,因自號「陽明」。
廬山之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廬山真面目」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據《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二三》引)橫看成嶺1>側成峰2>,遠近高低無一同。不識廬山3>真面目,只緣4>身在此山中 〔注解〕 (1) 嶺:相連的山。 (2) 峰:高而尖的山頭。 (3)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臨水,西臨陸地,萬壑千巖,煙雲瀰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淵等名勝,西北有牯嶺,為避暑勝地。相傳周武王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此山,後登仙而去,徒留空廬而得名;一說以廬江得名。 (4) 緣:因為。
人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塵世,人類所處的境域。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唐.白居易〈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詩:「不與人境接,寺門開向山。」
大會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會戰。垓,垓下。劉邦曾率韓信等圍項羽於垓下,羽敗死。後因以「會垓」謂會戰。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三折:「未曾結廬山長老白蓮社,正遇著東海龍王大會垓。」《元曲選.小尉遲.第二折》:「他曾上甚惡戰場,他曾經甚大會垓。」
臥龍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河南省南陽縣西南,山勢盤旋,相傳諸葛亮結廬於此。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