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隸目錄1 漢隸1.1 注音1.2 定義1.3 延伸 漢隸 注音ㄏㄢˋ ㄌㄧˋ 定義隸書是中國古代時將篆書進行簡化後,所形成的一種字體。以筆畫符號取代篆書隨體詰屈的線條,確立了漢字的方塊形式。而漢隸通常是一種兩漢時期普遍使用的字體,亦稱為「八分」。漢隸筆勢結體富於變化,不事雕琢,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廣闊的生命力,此名稱為區別筆勢較為刻板的唐隸而言。 延伸八分:因其筆畫分背、結體扁方,形若「八」字,因此被稱作「八分書」。「八分」之名起於東漢,其名稱有眾...
顛張醉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張旭與釋懷素所書之狂草,字勢連綿繚繞,行筆疾速而奔肆,如龍蛇競走,結體亦狂怪野逸富變化。張旭以肥勁見長,釋懷素以瘦硬稱妙,時號「顛張醉素」。
絕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評的用詞。指品格不凡的意境或物品。《新唐書.卷九八.薛收傳》:「故銳精臨倣,結體遒麗,遂以書名天下。畫又絕品。」《宋史.卷一八四.食貨志六》:「隆興之黃龍雙井,皆絕品也。」也作「逸品」。
禮器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的碑刻。桓帝永壽二年(西元156)立。碑中記述魯相韓敕修飭孔廟、重造禮器等活動。書法結體方整,筆畫瘦勁峻逸、頓挫飛動。碑陰及兩側刻當時資助官吏名及錢數,文字完好,用筆自然奔放。為習漢隸者的範本。
魯孝王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代詔修孔子廟時於魯靈光殿發現的刻石。刻於西漢宣帝五鳳二年(西元前56)時,文僅三行十三字,以古隸刻成,結體自然而富變化,多用圓筆,橫畫收尾波磔不甚明顯。碑文「年」字末筆豎畫特長,在嚴整中含有奔放的意味。
侯馬盟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山西侯馬出土的盟誓書。據考訂,製作時間約當周敬王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間。盟詞用毛筆寫在玉石上,大部分為朱書,少數用墨書。結體方扁,用筆生動老練;起筆多取側勢,筆處多尖筆出鋒,變化多端。
方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畫的形體之一。也就是每一筆畫在碰到下筆收筆、轉折或是頓筆等地方,都是利用迴筆或是按筆頓筆,把它寫成帶有稜角的形狀使筆畫看起來方銳,而為著配合這種筆畫,在整個字的間架上,也就需要以方挺的結體來配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