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孤注一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真宗皇帝說:「賭博最怕孤注一擲,因為這樣很容易輸個精;上一回澶淵戰役,寇準的建議分明就是孤注一擲,絲毫不顧念皇上的安危呢!」真宗一想果然不錯,立刻勃然大怒,把寇準貶為陝州知府。 意義比喻危急時,投入全部力量,作最後的冒險。 相似詞破釜沈舟、傾其所有 相反詞無 例句已經不會有任何的支援,只能孤注一擲,全力拚拚看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絲毫沒有、毫無希望。如:「絕路」、「絕處」。
付之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萬人的心思本來並沒有什麼不同,秦國統治者喜愛奢華,一般人民也愛護著自己的家園,但為何在榨取別人時,絲毫不留餘地,而揮霍起來卻像泥沙一般毫不珍惜呢?那撐梁的柱子,比田裡的農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紡織機上的女工還多;管絃樂聲,比鬧市中人們的話語還多。宮殿中一切的富麗堂皇,卻帶給人們無窮的災難和不幸,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而統治者也更加地驕橫了起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躍躍欲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如所引典源宋.穆修〈送李秀才歸泉南序〉,便是作者敘述少年之時,去參加主司的考試,因為是初生之犢,絲毫沒有畏懼,反而自恃才能,極想在考官面前一展所學。文中用「躍躍」來形容心中急切一試。後來「躍躍欲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心動技癢,急切的想嘗試一下。另在《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則是說明,君子如果教人射箭,絕不一箭中的;而是張弓搭箭,對正目標,先做個示範,箭雖然好像要跳出的樣子,卻不發射,讓學生見了都覺得自己也可以如此。此處的「躍如」是形容箭快要跳出的樣子,和「躍躍欲試」語意有些差異。
間不容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十分相近,中間不能容納一絲毫髮。比喻情勢危急。《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係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髮。」《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事機之來,急如弩箭,投機之會,間不容髮。」
問心無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著良心自我反省,無絲毫慚愧不安。《官場現形記》第二二回:「橫豎只做一次,也累不到老爺的清名,就是將來外頭有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
無動於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絲毫不受感動或影響。[例]任憑我如何苦苦哀求,她都無動於衷。
漫不經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漫不經心」的「漫」,是散漫、隨便的意思。對於一件事如果隨隨便便散漫以待,自然對這件事就絲毫不會留意。宋.陳亮〈與徐大諫書〉中,陳亮因為自己跟徐彥才有一面之交,對徐彥才的事,自認為不能漫不經意,毫不關心,所以寫了這封諫書給他。後來「漫不經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馬馬虎虎,不加留意。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理直氣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振振有辭,義正辭嚴反義:理屈詞窮,強詞奪理辨似: 「理直氣壯」及「振振有辭」都有理由充足的意思。 「理直氣壯」側重因理由正當而氣勢壯盛;「振振有辭」側重自以為有理而滔滔不絕。 理直氣壯 振振有辭 辨似例句 ○ ㄨ 只要你沒作虧心事,自然就能理直氣壯。 ㄨ ○ 大家都對他的行為極度反感,他卻還~地狡辯,真是恬不知恥! 「理直氣壯」及「義正辭嚴」都有義理正大,毫無畏懼的意思。 「理直氣壯」側重氣勢強盛;「義正辭嚴」側重措詞嚴厲。 理直氣壯 義正辭嚴 辨似例句 ○ ㄨ 面對上級的責難,他~地為自己辯白,絲毫沒有畏縮。 ㄨ ○ 對方的要求不合理,讓他不得不義正辭嚴地斷然拒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