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文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咸豐十年(西元1862)在北京所創立的外語專門機構。分為英、法、德、俄、日文等科,造就外交、翻譯人才。《孽海花》第二回:「我卻曉得去年三月,京裡開了同文館,考取聰俊子弟,學習推步及各國語言。」《清史稿.卷一○七.選舉志二》:「震於列強之船堅砲利,急須養成譯與製造船械及海陸軍之人才。故其時首先設置之學校,曰京師同文館,曰上海廣方言館。」
滿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改說話內容,嘴巴儘說著。《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王書辦滿口應允,然後敝國譯官,就告辭回店裡去了。」《紅樓夢》第七八回:「寶玉滿口裡說:『好熱』。一壁走,一壁便摘冠解帶,將外面的大衣服都脫下來,麝香拿著。」
外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國以外的人。《文明小史》第八回:「雖是外國人,倒有件本是虧他,我們中華的話他已學得很像,而且中國的學問也很淵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六回:「帳房先生便去找了一個外國人來,帶了譯,來見龍光。」
筆帖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譯自滿洲語。其初為文職的賜名。康熙時,各部院衙門皆置筆帖式,有譯、繕本、貼寫等名目,掌翻譯滿漢章奏文籍等事。有七品、八品、九品之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