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32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防衛機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及具有建設性的行為,因此使得本能的衝動得以疏導。 儀式與消解作用利用一些象徵性的儀式來消除內心的罪惡感,以及紓解內心的焦慮,舉例而言,當車禍發生時,肇事者會以鮮花或水果來慰問傷者,以解除內心的愧疚感。(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自我防衛機制英文關鍵字:Self-defense Mechanism 參考資料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184-186。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註2彭駕騂/著。諮商與輔導Q&A,1997年初版,頁288-289。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憂鬱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入睡或整天想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有時憂鬱會是一種激躁感,很煩,很沒有耐心,很容易發脾氣的感覺。網路上或便利商店有些自填量表,也可以計算一下自己的憂鬱指數是否偏高,確切的診斷與否#仍應當面與精神科醫師討論。若是持續嚴重的情緒一直無法控制,請盡量儘早去就醫,千萬不要想不開。 治療方式憂鬱症不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通常是由於外在...
情感性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動失去興趣、飲食異常(突然暴食或厭食)、睡眠異常(睡眠時間異常便長或短)、過度亢奮或行動遲緩、感到罪惡感、不能專心、健忘以及出現自殺的傾向。[註一]2. 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症狀表現:其症狀為躁期和鬱期的交替出現,在躁期的時候患者會變得很亢奮和聒噪,有的人甚至會變得易怒,他們會對自己有強烈的自信和非理性的樂觀,然後沒有睡眠的慾望,想積極參與活動。但是當躁期結束之後,他們就會因為躁期時所表現的行為而陷入嚴重的憂鬱。躁鬱症出現的頻率是因人而異的,有人會在一段正常的狀態後突然出現躁鬱的傾向,有的人則是...
邊緣性人格異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在前俄狄浦斯期的分離——個體化的階段。許多理論家還認為,隨著孩子逐漸和父母分離,孩子會面臨著矛盾和罪惡感的危機。孩子的攻擊性可能預示著愛的客體的喪失,然後孩子需要一些防禦機制以使他們能容忍這種攻擊性而不帶有不適當的罪惡感,能從父母處分離,能擁有本能的攻擊性也就是力比多的能量,能認識到這個危機將不會導致現實中客體的喪失、拒絕情感或削弱自尊。 5、社會文化因素現有關於邊緣型人格異常的絕大數研究和臨床報告都來自於發達國家,相關的跨文化研究比較少,因此有...
厭食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人獨自禁食,直到吃不下為止。 差異與貪食症患者大不相同的地方在於,強迫性暴食症患者在暴食之後也會有罪惡感,但並不會強迫自己節食,也沒有催吐行為,或是強迫自己過度運動,也沒有厭食的表現。 併發症據統計,約有十分之一的厭食症患者會因為併發症的發生而導致死亡,極度的厭食會使心肌細胞變小,同時造成體內電解質的不平衡,兩者都可能引發心率不整,心率不整是厭食症患者猝死的最主要原因,體重極度減輕所帶來的情緒低落及憂鬱,引發自殺行為,也是厭食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此外,長期營養攝取不良會造成荷爾蒙分泌失調,帶來停經、不孕、骨質流失、以...
同性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過程。 心理適應 (一)心理困擾同性戀者可能會面臨社會壓力,包括:外在社會環境的壓力及內在自卑、罪惡感等自我感受。 (二)心理調適1.程清自己的性取向2.肯定自己的性取向3.尋求朋友的支持4.在適當的時機現身5.良好的生涯規劃6.穩定的感情生活7.掌握外在資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同性戀英文關鍵字:Homosexuality 參考資料註1.陳金定著(2004,初版)。兩性關係與教育 (頁270~296)。臺北市:心理出版。
完形諮商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表現出來,因而使自己去感受別人給予當事人的反應。我有一個秘密:讓當事人敞開心胸,說出自己覺得羞愧有罪惡感的事。伴隨感受:透過活動的進行,持續的感受得自己的不愉快以及挫折感,因而漸漸使當事人能接納和面對它。填句遊戲:即諮商員給當事人事實的回饋以及反應,因此可在當事人透漏訊息之後,向他說「我可以為你補充一句話嗎?」,因而使當事人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完形諮商理論英文關鍵字:Gestalt theory of counseling 參考資料註1牛格正/著。諮商原理與技術,1996年初版,頁138-1...
探索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階段,只是循著「醫學模式」,急著想找出問題所在,以及「罪魁禍首」是誰,期望如此即能減輕自己的痛苦或罪惡感,並能對症下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探索階段英文關鍵字:exploration stage 參考資料王文秀、田秀蘭等人著。兒童輔導原理。1997年初版。頁171。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情緒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罰、父母離婚、或害怕學業表現不佳。  此年齡階段的情緒反應還包括憤怒(以及害怕無法控制憤怒的恐懼)、罪惡感、挫折感,和忌妒。前青年前的青少年需要成人的幫助,一但能瞭解,這些情緒和恐懼是成長過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即使成人認為這些情緒和恐懼是不切實際的,也必須讓青少年有機會討論這些情緒和恐懼。當兒童的行為和父母價值相衝突時,兒童經常會產生罪惡感。在此年齡,常見的情緒是憤怒。與許多其他的情緒相較,憤怒的情緒表現更為強烈。父母常常告訴前青年期的青少年說他們...
超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名詞出自於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他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及超我所構成。超我屬於理想的我,反映的是個人所內化的價值觀與理想,會約束個體行為要遵循道德原則,違背時則會產生罪惡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