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5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開、分別、背離。《荀子.大略》:「絕故舊矣,與義分背矣。」也作「分北」。
終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判教學說,將闡釋眾生皆可成佛的如來藏系經典,如《楞伽經》等,判歸為五教中的第三類,謂之「終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說文通訓定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朱駿聲撰,十八卷,附錄說雅十九篇,古今韻準一卷。朱氏根據說文九千多字,又增附七千多字,從中分析形聲聲符一千一百三十七,分古韻為十八部。變更說文體例,按其所分古韻十八部及形聲聲符排比繫聯。先就字形構造考明本義,次以古書中通用之義分列為轉注、假借、別義等項,兼載聲訓、古韻。為清代文字學的重要著作之一。
無盡緣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基本教義之一。認為一切現象都是真如本性隨緣而生起,自在無窮,一切現象都是互相包含,互不妨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圓融法界,無盡緣起。」
三性一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中國華嚴宗的重要觀念。三性,指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遍計所執性謂虛妄的現象;依他起性謂條件和合而成的現象;圓成實性謂無虛妄分別的實相。「三性一際」指無論是虛妄的現象或實相,都是真如本性隨緣而起,真實和虛妄是互相貫通,三性是同一,融通無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三性一際,舉一全收。」
分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分、親情。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他是個老人家多背悔,大人須有才智,外人行白打了猶當罪,可不俺關親人絕分義。」也作「義分」。
十玄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學說。華嚴宗認為一切的現象都互為條件,互相包含,是一個圓融自在的關係。因此立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二、因陀羅網境界門;三、祕密隱顯俱成門;四、微細相容安全門;五、十世隔異成門;六、諸藏純雜具德門;七、一多相容不同門;八、諸法相即自在門;九、唯心迴轉善成門;十、托事顯法生解門。以詮釋此理,謂之「十玄門」。華嚴一乘法界圖:「上十玄門並皆別異,若教義分齊,與此相應者,即是一乘圓教。」也稱為「十玄緣起」。
計算機語言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電腦研究和處理語言的學科。學術領域包括電腦翻譯、索引檢索、言語識別、語音合成、語義分析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