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珍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寶貴愛惜。《三國志.卷六四.吳書.諸葛恪傳》:「上熙國事,下相珍惜。」《孽海花》第一四回:「雯青還珍惜光陰,自己倒定了功課,每日溫習元史,考究地理。」
說文解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東漢許慎撰,三十卷,為中國第一部有系統分析字形及考究字源的字書。按文字形體及偏旁構造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創部首編排法。字體以小篆為主,收錄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列古文、籀文等異體為重文,共計一千一百六十三字。每字下的解釋大抵先說字義,次及形體構造及讀音,依據六書解說文字。晚近注家以清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最為精博。簡稱為「說文」。
屬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隸屬、歸於、關於。[例]這個問題屬於哲學的範疇,必須細心考究思辨。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關帝志》內容多出自《三國演義》,非嚴謹的史料;《祀田碑記》和《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未經嚴格考究。現在,關於關羽出生日期的考證仍舊在繼續,諸如田福生就認為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最可信,此外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等說法也有相關證據。見田福生著《關羽傳》(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ISBN 978-7-5034-2022-1)第二章 關羽的家教及青少年時期 第四節 關羽出身 生辰之辨。但各種說法都缺乏決定性證據,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出生年相關的資料首次出現的時間相距三國時期都超過一千年,可考證和...
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胸臆,心中的意想。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有一禮官,恥為此讓,苦欲留連,強加考覈。機杼既薄,無以測量。」《清史稿.卷一三六.兵志七》:「汽鑪船身,皆考究圖說,自出機杼。」
細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仔細、周詳。《文明小史》第三○回:「並且經過本朝幾位聖人考究過的,細密到了極處,還有什麼遺漏要改嗎?」
忘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記得。《紅樓夢》第六三回:「硯臺下是什麼?一定又是那位的樣子,忘記了收的。」《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他是個讀書人,並不在這上頭考究,所以有些規矩,大半忘記。」
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流行傳播迅速。如:「近來智慧型手機風行,幾乎可以取代電腦。」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電照風行,聲馳海外。」《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我們賣書的人專考究這個書名,要是名字起得響亮,將來這書一定風行。」
隨聲附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聲附和」的意思就是自己沒有主見,只迎合他人的意見。隨聲,就是跟著別人的聲音。漢代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或懷疾妒,不考實情,雷同相從,隨聲是非。」這裡的「雷同相從,隨聲是非」就是別人說什麼,跟著他說,不考究真相,可見原本「隨聲」已有「附和」的意思。另外應劭的《風俗通義.卷二.正失》:「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意思也是說考竟實情的人少,隨聲唱和者多。後來「隨聲」之後,加上「附和」就成為「隨聲附和」的成語。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論〉:「人至於忠忱體國,真實任事,則圖惟國事之濟,言慮所終,事惟其是,而豈肯隨聲附和,以僥倖萬一乎!」
國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流行於中國各地的劇種。有近兩百年歷史,清末以北京最為盛行,故稱為「京劇」、「京戲」。民國改北京為北平,稱為「平劇」。以漢調的西皮、徽調的二黃為主要唱腔,同時也吸收其他唱腔,如崑腔、吹腔、梆子腔、羅漢腔等,也稱為「皮黃戲」。表演上唱、做、唸、打並重,且融入武術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內容則以歷史故事為主,服裝考究,色澤鮮麗,具有獨特風格,對各地的劇種影響很大。由於地區與藝術風格的不同,故分有許多流派,以京派、海派為兩大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