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儒林外史》第九回:「後來聽見這些獃事,本東自己下店,把帳一盤,卻虧空了七百多銀子。問著:又沒處開消;還在東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畫腳的不服。」
振聾發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聵,天生耳聾。振聾發聵指聲音大到使耳聾的人都能聽見。[例]父母的一席話振聾發聵,使他澈底覺悟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壯著、放大。《紅樓夢》第六七回:「那興兒聽見這個聲音兒,早已沒了主意了,只得乍著膽子進來。」
驚弓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石點頭.卷四.瞿鳳奴情愆死蓋》:「方氏本是驚弓之鳥,聽見官司兩字,十分害怕。」
聞雞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日:‘此非惡聲也’,因起舞”,意思是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不這樣想,這是在催促咱們起床練劍啊。”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金蟬脫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金瓶梅詞話》第三五回:「這賁四巴不得要去,聽見這一聲,一個金蟬脫殼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喊叫。如:「大嚷大叫」。《紅樓夢》第二回:「那些人只嚷:『快請出甄爺來!』」《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半夜裡聽見人嚷說:『水下來了!』,大家聽說,都連忙起來。」
心不在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闡發《儀禮》經義的書。《禮記》本為許多有關於「禮」的單篇文章,內容或言哲理,或論政治制度,或記禮樂器物,或述生活儀節,是儒家的禮學要籍。〈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南宋朱熹,將它由《禮記》抽出,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為之作注,撰成《四書章句集注》。典源此段在說明正心修身的道理。所謂修身在正其心,就是自身有所憤怒、恐懼,或是有所嗜好喜樂、憂患,內心就不能端正。心不在其位,那麼看也像沒看見,聽也像沒聽見,連吃東西也不知道滋味。這就說明了修養自身,在於端正自己的內心。後來《禮記》原文中的「心不在焉」演變為成語,被用來比喻心思不集中。
人微言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為地位低微,言論主張不受重視。多用於自謙之詞。元.無名氏《諕范叔》第三折:「這個當得,但恐人微言輕,不足為重。」《文明小史》第三回:「況且卑職人微言輕,把嘴說乾了他們也沒有聽見。」也作「身輕言微」。
世外桃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通達無阻。阡,音ㄑ|ㄢ。 (12) 雞犬相聞:雞和狗的叫聲都可以相互聽見。比喻住家相近。 (13) 外人:外來的人。 (14) 黃髮:人老後頭髮由白而黃,是高壽的象徵,亦用以指老年人。 (15) 垂髫:古時童子不束髮,故稱童子為「垂髫」。髫,音ㄊ|ㄠˊ。 (16) 要:音|ㄠ,邀請。 (17) 作食:烹煮食物。 (18) 絕境:和世人隔絕的地方。 (19)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之後的魏朝和晉朝了。 (20) 具言所聞:把所知道的都說出來。 (21) 延:招攬、邀請。 (22) 便扶向路:就沿著前來的路。扶,循、沿。向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