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57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席不暇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無黔突:沒有因炊爨而...
孔席不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無黔突:沒有因炊爨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語詞,無義。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并寄茶二十一片〉詩:「朅從冰叟來游宦,肯伴仙亦號儒。」
不暇暖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無黔突:沒有因炊爨而...
席不及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無黔突:沒有因炊爨而...
王念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44~1832)字懷祖,號石,清江蘇高郵人。乾隆進士,官至永定河道。精於文字、聲韻、訓詁、校讎之學。著有《廣雅疏證》、《讀書雜志》等。
朱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78~1448)明太祖第十七子,號仙、涵虛子、丹丘子、丹丘先生。太祖封為寧王,成祖改封為南昌王,仁宗正統十三年薨,諡號獻,故稱為「寧獻王」。喜好文詞,常刊布祕本廣為流傳。著有《漢唐祕史》、《文譜》、《詩譜》、《太和正音譜》、《荊釵記》。
尋花覓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尋花問柳」。見「尋花問柳」條。01.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戒諷刺》:「貌雖而精血未耗。尋花覓柳,兒女事猶然自覺情長。」
一念之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走河車。至今許玉斧,猶事萼綠華。我本三生1>人,疇昔2>一念差。前生或草聖3>,習氣餘驚蛇4>。儒謝赤松,佛縛慚丹霞。時時一篇出,擾擾四座譁。清詩得可驚,信美詞多夸。回車入官府,治具隨貧家。萍虀與豆粥,亦可成咄嗟。 〔注解〕 (1) 三生:佛教用語,指前生、今生及來生。 (2) 疇昔:昔日、從前。疇,音ㄔㄡˊ。 (3) 草聖:指張旭。唐代吳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 (4) 驚蛇:形容所寫草書,猶如驚蛇入草般靈動放縱。
一念差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走河車。至今許玉斧,猶事萼綠華。我本三生1>人,疇昔2>一念差。前生或草聖3>,習氣餘驚蛇4>。儒謝赤松,佛縛慚丹霞。時時一篇出,擾擾四座譁。清詩得可驚,信美詞多夸。回車入官府,治具隨貧家。萍虀與豆粥,亦可成咄嗟。 〔注解〕 (1) 三生:佛教用語,指前生、今生及來生。 (2) 疇昔:昔日、從前。疇,音ㄔㄡˊ。 (3) 草聖:指張旭。唐代吳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 (4) 驚蛇:形容所寫草書,猶如驚蛇入草般靈動放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