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國芭蕾舞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933年由美國芭蕾的推動者林肯.柯斯汀(Lincoln Kirstein, 1907-)邀請前俄羅斯芭蕾舞團(Diaghiliev´s Ballets Russes)的舞蹈家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來美國成立的,目的在建立美國式獨特的芭蕾風格。在訓練了僅半年後,巴蘭欽就為這群學生編他在美國的第一個舞作《小夜曲》(Serenade, 1934),對外公演。1935年,舞團正式命名為「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即現今的「紐約市立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之前身。期間,舞團雖然曾更名為「美國卡洛凡舞團」(Ameri...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20世紀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毛里斯.貝嘉(Maurice Bejart)所創立。毛里斯在1959年完成《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後,為了應付此大型作品演出,他將所負責的「芭蕾劇院」(Ballet Theatre)、布魯塞爾的「莫內劇院」(Theatre Royal de la Monnaie)以及英國的「西方劇院芭蕾舞團」(Western Theatre Ballet)合併,取名「20世紀芭蕾舞團」。1960年舞團正式成為一永久性組織,附屬於「莫內劇院」,但不需配合劇院歌劇作固定之「幕間插曲」(Divertissements)之演出而得以在國內外巡迴公演。該團擁有一百多個舞碼,大多數為...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白色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白色芭蕾〈ballet blanc〉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浪漫芭蕾,由於舞者都穿著傳統的白色舞衣而得名。這種舞衣是1830年尤金.萊美(Eugene Lami)為瑪麗.塔伊歐尼(Maria Taglioni)主演《仙女》(La Sylphide)舞劇時所設計。它的特色是:裸露頸部及雙肩的白色緊身衣,重疊數層的白紗裙子,其形狀猶如吊鐘,長度介於膝與踝之間。著名的白色芭蕾除了前述的《仙女》外,還有《吉賽兒》(Giselle)第二幕和《仙女們》(Les Sylphides)等。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伍曼麗主編《舞蹈欣賞》1999。
臺北室內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91年九月,由蔣秋娥與邱馨慧共同成立,團長為蔣秋娥。蔣秋娥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研究所,1989年曾入選國家戲劇院「明日之星舞蹈工作室」榮譽芭蕾舞者,1998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學金赴歐考察。舞團以「遊走在現代和芭蕾,展現舞蹈的可能性」為主要目標,並結合美術、音樂、文學、劇場等多元的藝術類別來創作。為提昇舞團水準,1994年起邀請旅德舞蹈家余能盛擔任藝術總監,每年定期回國訓練舞者;而舞團舞者更是臺灣的芭蕾舞佼佼者。余能盛畢業於文化大學舞蹈系,1986年曾擔任德國「聖都斯基芭蕾舞團」(Ballet Schindowski)獨舞者,1993年任「歐斯納布魯...
舞團提供資料。
皇家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的名字是自1956年10月31日取得皇家註冊(Royal Charter)後而變更的。舞團歷史可追溯到1926年妮 特.瓦洛(N.nettede Valois, 1898)在倫敦成立的編舞藝術學院(Academy of Choreographic Art)。學院學生時常在瓦洛為老維多利亞(Old Vic)編製的芭蕾中演出。1931年莉莉恩.卑利絲(Lilian Baylis)邀請瓦洛攜其舞蹈學院駐紮於當時新成立的莎德斯威爾斯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早期的代表作如瓦洛的《天鵝湖》、《柯碧利亞》、《吉賽兒》、《胡桃...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臺北首督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89年5月,由臺灣芭蕾舞蹈家徐進豐和李淑惠夫婦共同創立。舞團成立以來,努力將臺灣的芭蕾提昇至具有本土風格與世界觀的層面。近年間培育了不少芭蕾舞技極佳之青年精英。舞團曾參加文建會主辦「1990臺北國際舞蹈季」於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的演出,1992年參加文建會文藝季,推展舞蹈藝術至臺灣中南部巡演。舞團演出作品有《孟德爾頌三人舞》、《四種關係》、《幽微的希望》、《巴哈小提琴協奏曲》、《西風的話》、《傳奇》、《無 嘛也通》、《悲泣的地球》、《等待下一個故事》、《春之祭典》、《玩芭蕾》及《鳥籠》等。
舞團提供資料。
匈牙利國家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此舞團以布達佩斯為基地,舞團歷史可溯源自十九世紀在奧芬宮廷劇院(Ofen Court Theatre)即布達佩斯國家劇院演出的團體開始,1884年「匈牙利國家歌劇院」(State Opera House, Budapest)在布達佩斯建成後,舞團正式成立。二十世紀初年,沈寂了一段時間,但在1930年代重建,成為國家級芭蕾舞團。目前隸屬於國家歌劇院及Erkel 劇院兩個劇場;1950年在Ferenc Nadasi領導下成立了舞團的專屬學校,稱為國家芭蕾學院(State Ballet Institute)。舞團為匈牙利頂尖的古典舞團,早期風格同時受到俄國芭蕾及匈牙利民族舞傳統所影響,前者由來...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現代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古典芭蕾技巧為基礎,容納其他舞蹈形式的芭蕾舞。表演時,布景、服裝亦較簡潔,使表演型式更多元、更豐富。
交響樂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指30年代後,雷歐尼得.馬辛(Leonide Massine)所開始的芭蕾型式;它是迥異於早前依附寄生於繁瑣的文學作品結構的一種新芭蕾,舞作不再以敘述故事為主,改而追求交響樂與舞蹈間較純粹的美感,以交響樂的結構為主,藉此來發展純肢體語彙。其實這種純舞蹈,抒情的舞蹈表演場面,早在浪漫芭蕾時代就已經出現。例如《吉賽兒》第二幕的維麗(Willis)舞蹈片段、《舞姬》(La Bayadére)中黃泉幻影的群舞場面,及至《天鵝湖》第二幕的天鵝群舞等這些均已透露出《交響樂芭蕾》的概念。只是當時編舞家僅將其視為一個抒情、寫意的片段,作品重心仍放在戲劇的結構上。到了狄亞格烈夫(Diaghilev)...
黃麒、葉蓉《現代芭蕾》199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瓦嘉諾娃芭蕾訓練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派名。芭蕾訓練法。瓦嘉諾娃芭蕾訓練法(Vaganonova Ballet Training System)為俄國女舞蹈家阿格麗皮娜.瓦嘉諾娃(Agrippina Yakolevna Vaganova, 1874-1951)所創。此一訓練法以約翰生(Johansson, 1817-1903)及裴堤帕(Petipa, 1818-1910)之訓練方法為基礎,加入採自賈克.達克羅茲(Jaques Dalcroze, 1865-1950)及德沙特(F. Delsarte, 1811-1871)之教學方法與材料。後兩者係瓦嘉諾娃在馬林斯基學校(Maryinsky Theatre School)受訓時所學...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