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15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渺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蒼茫
迷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迷離、蒼茫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道推,解組守蒿蓬。 答崔主簿倬  朗月分林靄,遙管動離聲。故歡良已阻,空宇澹無情。  窈窕雲雁沒,蒼茫河漢橫。蘭章不可答,沖襟徒自盈。 答徐秀才  鉛鈍謝貞器,時秀猥見稱。豈如白玉仙,方與紫霞升。  清詩舞豔雪,孤抱瑩玄冰。一枝非所貴,懷書思武陵。 答東林道士  紫閣西邊第幾峰,茅齋夜雪虎行蹤。  遙看黛色知何處,欲出山門尋暮鍾。 答長寧令楊轍  皓月升林表,公堂滿清輝。嘉賓自遠至,觴飲夜何其。  宰邑視京縣,歸來無寸資。瑰文溢眾寶,雅正得吾師。  廣川含澄瀾,茂樹擢華滋。短才何足數,枉贈愧妍詞。  歡盼良見屬,素懷亦...
渺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遼闊而蒼茫的樣子。唐.劉長卿〈平蕃曲〉三首之一:「渺渺戍煙孤,茫茫塞草枯。」元.汪宗臣〈蝶戀花.年去年來來去早〉詞:「千里瀟湘煙渺渺,不記彫梁,舊日恩多少。」
迢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遙遠的樣子。唐.孟浩然〈赴京途中遇雪〉詩:「迢遞秦京道,蒼茫歲暮天。」《三國演義》第五六回:「西川迢遞,取之非易。都督之計,莫非不可?」
瘂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弄,從細節提煉戲劇情境,使得短短的詩也能具有戲劇效果。  在美麗的語言之下,瘂弦的詩作蘊含了『對命運蒼茫的感懷,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對許多社會現象的反諷』。亦有人稱瘂弦「是中國詩壇的一個奇觀」,因為,從他發表第一首詩〈我是一杓靜美的小花朵〉,到他的最後一首詩,之間僅僅只有十二年。對此,瘂弦笑稱自己是「死火山」,亦自謙自己是「失敗的作家」。但是詩才雖已消拭,詩心尚在,因此他熱衷的投入編輯工作,願自己是一個成功的編輯,讓更多年輕的活火山在文學界洶湧噴發。  瘂弦的詩觀具有濃厚歷史意識。他曾表示:『一個好的詩人可以抒小我之情,而...
沈光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勳名虛幻耳,身世一輕舟;遠寄西山恥,重將南渡尤。漁樵聯幾歲,禾黍泣同秋。曝背勞心處,於時更覺悠。門外蒼茫勢,神龍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豈藉泉廉;善受知珍鼎,需調用作鹽。呈身原不慣,應合與時潛。不當矜著述,已閉白雲函;是衲全留髮,云庵半在巖。寡親時屬旅,感物義為咸。半世栖栖意,逢人說大凡。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25。註2. 彭瑞金,《台灣文學50家》(臺北:玉山社,2005),頁21~28。註3. 丁憂:遭遇父母的喪事。臺灣文獻叢刊
歲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年將盡的時候。《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三》:「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唐.孟浩然〈赴京途中遇雪〉詩:「迢遞秦京道,蒼茫歲暮天。」
原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原曠野。[例]置身晚秋的原野中,令人有蒼茫之感。
眉來眼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觀賞景色。宋.辛棄疾〈滿江紅.落日蒼茫〉詞:「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後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傳情。《水滸傳》第二一回:「張三亦是個酒色之徒,這事如何不曉得。因見這婆娘眉來眼去,十分有情,記在心裡。」也作「眼去眉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