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斟酒、飲酒。如:「酌酒」、「對酌」、「小酌」、「獨酌」。
酒宴。如:「喜酌」、「菲酌」、「薄酌」。
商量、審度。如:「酌量」、「酌情」、「商酌」、「酌辦」。
斟酌:考慮。如:「這件事請再仔細斟酌一下!」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隋唐演義》第五八回:「殿下自領精銳,速據成皋,養威蓄銳,以逸待勞,出奇計一鼓而即可破建德。建德既破,先聲奪人,世充聞之,當不戰而自縛麾下矣!」
以佚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方疲勞、實力減弱時,再予以痛擊。《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也作「以逸待勞」、「逸以待勞」、「用逸待勞」。
蓄精養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養精蓄銳」。見「養精蓄銳」條。01.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五.緬甸歸誠本末》:「正值煙瘴熾發,欽奉諭旨,軫念士卒,乃令停兵,蓄精養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戈矛之類的刀刃下口。《清史稿.卷一○○.樂志七》:「蓄銳淬戈銎,選堅製兜鍪。」
逸以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方對峙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對方實力消弱或疲倦時,再迎頭痛擊。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也作「以佚待勞」。
以逸擊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方疲憊時,再予以痛擊。《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三國演義》第一九回:「今操兵方來,可乘其寨柵未定,以逸擊勞,無不勝者。」
待勞以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力」。「以逸待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而出,說明用兵者養精蓄銳,等待疲憊的敵人,而予以痛擊則可勝。
傷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受傷和死亡的人。如:「在與敵軍正面決戰以前,我軍應養精蓄銳以期減少傷亡。」
用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養精蓄銳,以待對方疲倦、實力消弱時,再予以迎頭痛擊。《晉書.卷七三.庾亮傳》:「御以長轡,用逸待勞,比及數年,興復可冀。」也作「以佚待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