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大豆、綠豆、豌豆等豆類為原料,煮熟晒乾後磨成粉末,加上油、糖等製成的餡料。
肉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列當科肉蓯屬,一年生草本。多寄生於藜科植物梭梭的根部。根呈塊狀,莖肉質,高四十至一百六十公分。葉鱗片狀,略披針形,長十五公厘。夏日莖上生穗狀花序,長約十五至五十公分;花萼五淺裂;花冠筒狀鐘形,黃白色或淡紫色。莖入藥,補腎、通便、止血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都市的別稱。參見「成都市」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華麗多彩的帳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鬢花顏金步搖,芙帳暖度春宵。」《宋元戲文輯佚.琵琶亭》:「料冤家那里,倚玉偎香,夜暖芙帳。怎知我這廂,獨守蘭房。」
之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喻指荷花。《文選.宋玉.風賦》:「將擊芙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
居(天德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芙居,位於安徽黃山芙嶺中段,係民國二十四年(1935)乙亥,天德教主,蕭昌明大宗師,預測日軍侵華,七七事變將起,為綏靖世道,安撫生靈,造福蒼生,乃親蒞芙嶺,翡翠池,老龍潭,九龍崗間,建築天德教聖地曰「芙居」,並於二十六年(1937)丁丑完成,二樓設「啟玄寶殿」,天德教經典〔一炁宗主談經〕、〔局外禪音〕及部分經懺等,皆為教主在此參禪所述,門弟子筆錄而成,並啟建羅天大醮,全國各地道壇精英,俱皆來此,群賢畢集,傳言此日,聖佛齊臨,魑魅魍魎,一切性性靈靈,俱來受渡,蔚成盛況。
  民國三十一年十二月初十日,天德教主於此坐化歸天,乃建墓園於後山,九龍崗,獅子林,三道亭處,墓園前有香...
石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倒卵披針形至匙形,長3-9 cm,主脈1,側脈不清楚。苞片紫褐色;花萼白色或稍帶黃色;花冠淺乳黃色。

絨毛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纏繞(右旋)木質蔓藤。全株具白色乳汁。嫩枝葉密被絨毛。單葉,對生,紙質;披針形或卵形,乾燥後為藍色;長 6~9 cm,寬 2.5 cm~4.5 cm; 基部心形或圓形,先端短漸尖至短凸尖,具 2~5腺體;全緣,略反捲;表面深綠色或帶藍色,背面淡灰綠色,兩面被絨毛;葉柄 1~4cm ,被絨毛。花兩性,繳形花序,腋生,花多數;花冠短鐘形,黃白色,喉部被毛,副花冠 5,直立。蓇葖果長三角圓錐形,密被絨毛,長 4~6 cm,熟時橙黃色,內具多數種子;種子具白色長冠毛。
阿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片的別名。參見「阿片」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鏡,清代藏書家。字伯元,號芙川。昭文人(今江蘇常熟市)。官候補同知,喜藏書,精於鑑別,父定球,亦為藏書家。芙川娶妻姚氏,名婉真,號芙初女史,與芙川垃有藏書之好,於是名其藏書閣曰雙芙閣。夫唱婦隨,世所羨稱。葉昌熾有詩云:「與花同好月同明,修到雙芙有幾生。」曾得宋版〔擊壤集〕,倍加珍惜,為求永久流傳,無水火蟲蝕之災,特在書頁空白處,以血書寫「南無阿彌陀佛」6字。其藏書之所尚有味經書屋、小嫏嬛福地。藏書印記則有「蘿蘼亭」、「芙鏡珍藏」、「曾藏張伯元家」、「虞山張鏡芙川倍印」、「清何伯子」、「笑讀古人書」、「琴川張鏡寓目」、「得者須愛護」、「鏡心賞」、「虞山張鏡鑑藏」、「虞山張鏡鑑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