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舉軍盡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全軍覆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全軍覆沒」原作「舉軍盡沒」。蠕蠕,即柔然,為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初屬拓拔部,為東胡族的苗裔。北魏時,游牧於今鄂爾渾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權。北魏世祖拓拔燾在位年間,屢次想北伐滅之。但是當世祖提出此議,朝中大臣幾乎全部反對,認為將會誘引南方劉宋乘隙來伐,恐怕得不償失。但崔浩卻表贊成,他說:「當初劉裕乘後秦內亂率大軍北伐,攻下關洛,並留次子劉義真與大批的精兵鎮守長安,但後來仍被夏主赫連勃勃攻破,軍隊全被消滅,創傷至今尚且未平復,怎麼敢來攻打我們呢?此時正是北伐的良機,可獲一勞永逸的長久之利。」於是世祖大悅,決意北伐。「全軍覆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舉軍...
宣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旨慰勞。《陳書.卷三.世祖本紀》:「甲寅,分遣使者宣勞四方。」《北史.卷九八.蠕蠕傳》:「明帝臨西堂,引見阿那瓌及其叔伯兄弟五人,升階賜坐,遣中書舍人穆弼宣勞。」
共相脣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禍福相共,關係密切。《魏書.卷一○○.百濟傳》:「或南通劉氏,或北約蠕蠕,共相脣齒,謀陵王略。」也作「共為脣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