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40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苦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痛苦、磨難。《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單單有一種人吃了大大的苦頭。這種人是誰?就是各行省的書辦。」
羅馬共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是戰敗。戰爭在西元前146年羅馬降服迦太基後正式結束。迦太基城被毀,其領土自此成為羅馬在北非的一個行省。 共和時代的結束在攻下迦太基後,羅馬繼續他的征戰。從西元前2世紀到前1世紀,西班牙、高盧和一些由亞歷山大帝後繼者領導的希臘化各王國(馬其頓、希臘與地處今土耳其的本部王國),如今皆在羅馬的統治之下。羅馬人躍為地中海地區的主宰,從此之後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共和時期的豐功偉業,帶給羅馬人大量的黃金、糧食及奴隸,因而明顯地轉化了社會結構:貧富間差距拉大;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對傳統習俗不佳以往重視。然而,因戰功而名聲大噪的將...
羅馬和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期間2 帝國的衰亡3 關鍵字4 出處 期間在帝國最初的200年,羅馬呈現和平、富裕的景象。帝國廣大的疆土橫跨歐洲和亞洲,帝國所征服的土地納為羅馬的行者,由皇帝的代表─總督來治理。行者的物產皆由海運或發達的運輸公路網送達羅馬。個行省內的居民也採納了羅馬的法律和生活方式,新城的建造也仿效羅馬式的建築。 帝國的衰亡自西元三世紀起,來自東方的日耳曼人(包括歌德仁、汪達爾人與勃良第人),為了躲避中亞的匈奴人的征伐,不斷地往西方遷移,並且建立他們的新國土。羅馬帝國的軍隊和邊防長城,都無法抵禦他們的攻勢。地國內所有的城市為了自...
扞格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執成見,不能變通。《文明小史》第一回:「除了幾處通商口岸稍能因時制宜,其餘十八行省,那一處不是執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劉伯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亮。 生平劉基在元朝元統元年(1333年)考獲進士,曾任元江西高安縣縣丞、江浙行省都事等職。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任謀臣。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兵法家。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並得以實現。共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局,朱元璋贊其有定策之功,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後遭胡惟庸誣陷,憂憤成疾,於洪武八年卒於故里,享年65歲...
輯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彙錄要項。如:「稅法輯要」。《元史.卷二五.仁宗本紀二》:「詔江浙行省印農桑輯要萬部,頒降有司遵守勸課。」
馬其頓王國(Kingdom of Macedon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理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今雲南省大理縣南邊。唐玄宗時南詔因平土蠻有功,封為雲南王。五代石晉時,段思平改國號為大理,其後國號又改過許多次,直到元憲宗遣忽必烈滅大理,置雲南行省,大理國不復存在。
三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種官職的合稱:(1)東漢以太尉、司空、司徒為三司。《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紀》:「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唐.章懷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也稱為「三公」。(2)唐代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3)後唐迄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皆理財之官。《資治通鑑.卷二六五.唐紀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戊寅,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4)明時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三司。皆為各行省的文武長官。
牌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元代用來獎勵的功牌。《元史.卷四十四.順帝本紀七》:「甲午,以太不花為湖廣行省左丞相,總兵招捕湖廣、沔陽等處,湖廣、荊襄諸軍悉聽節制,給還元追奪河南行省丞相宣命,仍給以功賞宣敕、金銀牌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