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50.48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清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指離惡行過失、煩惱垢染。南朝梁.王僧孺〈禮佛唱導發願文〉:「願現前眾等,身口清淨。」唐.張謂〈送僧〉詩:「一身求清淨,百毳納袈裟。」
貧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尚自稱的謙辭。《初刻拍案驚奇》卷七:「貧僧請取這袈裟,試令羅公取之。不得,是羅公輸;取得,是貧僧輸。」《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道:『貧僧當年住在南京太平府蕪湖縣甘露菴裡的,後來在京師報國寺做方丈。』」
燦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光亮耀眼。《孤本元明雜劇.黃鶴樓.頭折》:「倚仗著當三軍不剌剌烏騅騎,敵萬夫光燦燦丈八點鋼槍。」《西遊記》第一八回:「只見半空中彩霧燦燦,行者忽墜階前跪道:『師父,袈裟來了。』」
柳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女子的眉毛細如柳葉。唐.吳融〈還俗尼〉詩:「柳眉梅額倩妝新,笑脫袈裟得舊身。」《老殘遊記》第一七回:「翠環聽了這話,不住的迷迷價笑,忽然又將柳眉雙鎖,默默無言。」也稱為「柳葉眉」。
華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線貫穿花草而成,戴在頭頂或胸前的裝飾品,源於古印度,常見於佛像。唐.白居易〈遊悟真寺〉詩:「疊霜為袈裟,貫雹為華鬘。」明.顧起元《說略.卷一一.律支》:「佛經戒律有香油塗髪,華鬘被首。」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六.談異七.普陀石》:「浙定海縣有普陀巖石,有大士像,華鬘天然,竹林、鸚鵡、善財、龍女之形,種種皆具。」也作「花鬘」。
壞色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袈裟。僧尼避用紅、黃、青、白、黑五種正色,因此僧衣以其他雜色染成,故稱為「壞色衣」。
黑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僧衣或僧人。教外之人因僧侶常著黑袈裟,故稱僧侶為「黑衣」。
披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家。根據佛教戒律,僧尼出家,須剃鬚髮,披上袈裟,故稱為「披剃」。明.高明《琵琶記》第二四齣:「我當初早批剃入空門也,做個尼姑去,今晚免艱辛。」
剪髮披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緇,僧尼穿的黑色袈裟。剪髮披緇指出家為僧尼。唐.蔣防《霍小玉傳》:「妾便捨棄人事,剪髮披緇。夙昔之願,於此足矣。」
豔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鮮豔光潔的樣子。唐.韓愈〈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詩:「欹眠聽新詩,屋角月豔豔。」《西遊記》第一二回:「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豔豔生光,著手下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