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60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令棘八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ccella dodecaedron (Tilesius, 1813)
體延長,後部漸細。口小,上位;下頜微突出於上頜。吻短而圓。不具有鬚。眼眶背緣不突出於體外。鰓蓋膜與喉峽部分離。除吻部及下胸部外,全身被滿骨板,骨板無明顯突起或稜脊,僅在腹部內側具些許稜脊。體背暗褐色,體側則較淺褐色;背鰭淺褐色,具黑緣;胸鰭具5排黑褐色小點;腹鰭及臀鰭色淡;尾鰭黑褐色。
日本北部海域。
小型底棲魚類,主要棲息於水深10~50公尺之間的砂泥地。以浮游動物或小型甲殼類為食。
不具食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杜父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角魚科(Family Agonidae),Poachers
杜父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東方飛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稍縱扁;頭寬而鈍,被骨板,骨板具棘及稜脊;吻稍長,頭長約吻長之2.9-3.3倍。前鰓蓋骨具一強棘,向後延伸至胸鰭下方。口下位,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細齒。眼大;眶間隔寬且深凹。體被稜鱗,體後腹側具一列3-4個特化的脊狀鱗片。枕骨區具兩游離背棘,第一棘延長,其後之第一背鰭具V軟棘,第二背鰭I軟棘8軟條;臀鰭短,具6-7軟條;胸鰭基近水平位,前5-6鰭條短且彼此靠近,其餘鰭條極長,延長至尾鰭,共具32-35軟條;尾鰭延長。尾柄後部兩側具稜狀鱗。體色多變,一般體上部黃褐色,下部淺褐色;頭及背部具小橘色斑黑海;胸鰭具暗金色斑點;尾鰭具4黃帶。
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2-3.5公分,前翅長3.1-4.1公分,後翅長2.7-3.5公分。頭部黃色。複眼黑褐色,單眼黃色具黑色內緣。觸角黑色。口器淡黃褐色、小顎鬚及下唇鬚端部黑色。前胸黃色;中胸與後胸淡褐色,兩側黑色;足部深褐色,具有密集的淺褐色短毛;轉節淡褐色,跗爪紅棕色。翅透明具有黑褐色斑紋;翅痣短,呈淡黃色。前翅前緣區近基部三分之一處具1個小斑點;翅痣兩側各具1個條紋,近體側斑紋較長;翅近基部三分之一處具分散的斑點;中部橫帶從C脈延伸至Cu脈,兩側各具一個較小的斑紋;翅端部邊緣沿縱脈具數個斑紋。後翅斑紋型式近似前翅,但前緣區大部分褐色,翅近基部一半大部分透明,中部橫帶較前翅寬大許多。翅脈淡褐色,但前緣橫脈...
棘黑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頰部具強稜。吻突較圓短, 其上有小棘。 後頸棘、鰓蓋棘、以及肩胛棘均較眼徑為短。背鰭基底兩側有小棘盾板。鱗小、圓鱗;頭部、胸部及腹部前方均無鱗,側線鱗孔數64-66。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胸鰭較短,僅延伸至第二背鰭基底前端部位的下方。背側面紅色,腹部白色;胸鰭內面暗橄欖綠,下半部散布許多藍色的斑點(保存的標本為白色或灰白色) ,另具藍色緣,黑色的斑塊偶然會在下半部出現。
姬鱗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突具1-2個大棘和一些小內棘,內側棘較外側棘為小。上頜末緣延伸至瞳孔前緣下方;上下頜及鋤骨常具絨毛狀的牙齒,腭骨則無。前鰓蓋的背緣脊不明顯,後頭部的凹槽也很淺。有眶前骨棘;兩個小的眶前棘;眶後棘、肩胛棘、後頸棘及鰓蓋棘皆非常強硬。兩背鰭基底兩側各具一列有棘盾板。體鱗片易脫落,胸部無鱗,腹部被圓鱗,其餘各部被大型櫛鱗。第一背鰭第II硬棘稍長於第III硬棘,向後倒伏不延伸超越過背鰭硬棘嵌入處;胸鰭長度適中,延伸至第5軟條基底的下方且長於腹鰭,第一游離軟條則短於腹鰭。體紅褐色。新鮮時,胸鰭內側除了3個下部軟條透明外,皆為暗藍色(死後暗色),帶有紅黑色的邊緣。
長吻棘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突細長,尖銳,眼徑的兩倍長以上。後頸棘非常堅硬;肩胛棘和鰓蓋棘皆較短;前鰓蓋後緣堅硬。第一背鰭基底兩側有棘狀突起或骨板,第二背鰭缺如。體被圓鱗;頸部到沿著第一背鰭基底下方和胸部裸鱗。胸鰭游離的鰭條長度相等,但較腹鰭為長,其長度延伸至第二背鰭基底中間部位。體呈紅色,第一背鰭的邊緣有黑斑;胸鰭上有三個深色條紋,內側為黃褐色,上下邊緣較淡。
岸上氏鱗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突外側有一大棘,內側有許多較短的小棘。後頭部的凹槽可見。上頜末緣延伸不及眼前緣下方;上下頜及鋤骨常具絨毛狀的牙齒,腭骨則無。兩背鰭基底兩側各具一列有棘盾板。眶前骨棘和眶後棘消失,鰓蓋棘後頸棘和肩胛棘皆非常強硬。體鱗片小且不易脫落;胸部無鱗,腹部被圓鱗,除此,其餘各部被櫛鱗。第一背鰭第II硬棘比第III硬棘略短,但長於第I棘,向後倒伏沒有延伸越過背鰭嵌入處的末端;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胸鰭寬而低位,鰭端延伸至臀鰭第 6鰭條上方;游離鰭條失言,末端皆不及腹鰭末端。體紅色,胸鰭內側黑色,下部具一橢圓形大黑斑,斑中具白色的小點。
吉氏飛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稍縱扁;頭寬而鈍,被骨板,骨板具棘及稜脊;吻短,頭長約吻長之3.9-4.0倍。前鰓蓋骨具一強棘,向後延伸至胸鰭下方。口下位,上下頜、鋤骨及腭均具細齒。眼大;眶間隔寬且深凹。體被稜鱗,體後腹側具一列2-4個特化的脊狀鱗片。枕骨區具兩游離背棘,第一棘延長,其後之第一背鰭具IV-V軟棘,第二背鰭I軟棘8軟條;臀鰭短,具6-7軟條;胸鰭基近水平位,前5-6鰭條短且彼此靠近,其餘鰭條極長,延長至尾鰭,共具28-32軟條;尾鰭延長。尾柄後部兩側具稜狀鱗。體背紅色,具褐斑,腹部淡白;各鰭淡紅色。
貢氏鱗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突具許多略等長的尖棘。後頭部的凹槽深陷可見。眶前骨棘、肩胛棘、後頸棘、眶後棘、鰓蓋棘及前鰓蓋的背緣皆非常強硬;眶前棘有 2個。兩背鰭基底兩側各具一列有棘盾板。身體的鱗片小而不易脫落;胸部無鱗;腹部被圓鱗,除此各部被櫛鱗。第一背鰭第II硬棘遠較第I及第III硬棘為長,向後倒伏超越過背鰭硬棘嵌入處。胸鰭長度適中,延伸至第2-4軟條基底的下方,稍微長過腹鰭,第一游離軟條幾等於腹鰭的長度。尾鰭後緣微凹。體紅色,胸鰭內側上半黑色,帶有白色小斑點;下半部有一暗藍色的大斑塊。
日本鱗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前兩側圓突,外側具一大棘,內側有許多略等長的小棘,吻突等於或稍大於眼徑。上頜末緣延伸至眼前緣下方;上下頜及鋤骨常具絨毛狀的牙齒,腭骨則無。偶而可見兩個小的眶前棘;眶前骨棘和眶後棘細小或不可辨認;後頸棘和肩胛棘強硬。後頭部的凹槽很深。兩背鰭基底兩側各具一列有棘盾板。體側被圓鱗,大型,隨季節脫落,胸部則缺;櫛鱗可見於背鰭和腹鰭。第一背鰭I-III棘具細鋸齒;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胸鰭長,延伸至第二背鰭第10-12鰭條基底的下方。體紅色;新鮮時,胸鰭內側黃綠色而有藍緣,內半側有一大黑斑,外側有藍色波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