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0.71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信號調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對信號的震幅準位進行改變的過程。
線路調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插入電阻器、電容器、變壓器和電感器等零組件,以調整通信線路的特性。
心律調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調式電源脈衝產生器,用於心律較慢的病人。
人眼調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凝視(一)。
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合、配合。如:「調合」、「調味」、「調色」、「調配」。
使和解。如:「調解」、「調停」、「協調」。
嘲笑、戲弄、挑逗。如:「調戲」、「調笑」、「調弄」、「調情」。
和暢、正常。如:「風調雨順」、「飲食失調」。
訓練、指導。如:「調教」。
調皮:頑皮。如:「調皮的孩子通常都很聰明。」
更動。如:「調差」、「調動」、「調職」、「轉調」、「對調」。
提取。如:「借調」、「抽調」、「調卷宗」、「調病歷」。
言詞、意見。如:「老調」、「論調」、「陳腔濫調」。
樂律、韻律。如:「曲調」、「聲調」、「調子」。
說話、讀書或朗誦的腔調。如:「南腔北調」、「鄉音鄉調」。
風格才情或思想情感。如:「格調」、「情調」。
派遣、安排。如:「調度」、「調兵遣將」。
調查:了解、查看各方面的實際情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兌(☱)下坎(☵)上。表示節制、調節,適可而止的意思。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衡有三種:第一種平衡是同化和順化之間的聯繫。第二種平衡是個體基模中子系統的平衡。第三種平衡是一種調節個體部分知識與整體知識之間關係的平衡。失衡:當個體不能同化新知識經驗時,心理上自然會感到失衡。失衡時會產生一內在驅力,驅使個體改變既有基模。 階段觀 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 (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性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其基模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前運算階段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2-7歲)已經能使...
注音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舌尖前音:ㄗ、ㄘ、ㄙ 韻符韻母發音時,氣流從喉頭出來,使聲帶發出聲音,不受鼻腔共鳴阻礙,指受唇舌的調節而形成的音,叫做韻母。代表韻母的符號,稱為韻符。(註二)國音的韻符共有十六個加上一個空韻母。1.單韻母:ㄚ、ㄛ、ㄜ、ㄝ、ㄧ、ㄨ、ㄩ與空韻母。2.複韻母(由兩個單韻母合成的音):ㄞ、ㄟ、ㄠ、ㄡ。3.聲隨韻母(單韻母后附隨一個聲母):ㄢ、ㄣ、ㄤ、ㄥ。4.卷舌韻母(發音時舌尖上捲):ㄦ。5.結合韻:共二十二種,如「ㄧㄛ」、「ㄨㄢ」、「ㄩㄣ」等。 聲調國音中有四個不同的聲調,分別為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三聲)、去聲...
套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而這個內在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信念與自我概念。由此發展出來的認知基模會調節個人與外在世界的互動關係,而外在環境反過來也會影響個人內心身處的思想與情感反應,於是Bandura將自我效能定義為:人們對自己組織並執行必要行動方案以達成特定績效的一種能力判斷,並非是一種可擁有的技能,而是指個人能夠如何善用所擁有的技能的一種信念。所以,自我效能決定了個體不管是其最起始的行為,還是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或是在面對壓力和困境時,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產生動機、認知資源及行動以符合某個情境的要求,盡力達成目標。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語詞,無義。有調節音節的作用。《書經.君奭》:「迪惟前人光,施于我沖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