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調     
瀏覽人次:28043 收藏人次:4344516
1.職務更動。如:「調職」、「調差」、「轉調」、「外調」。《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然袁盎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為隴西都尉。」
2.派遣、安排。如:「調度」、「調兵遣將」。《漢書.卷八.宣帝紀》:「秋,大發興調關東輕車銳卒,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
3.互換。如:「對調」、「調換」、「調位置」。
4.提取。如:「借調」、「抽調」、「調卷宗」、「調病歷」。
1.樂律、韻律。《淮南子.氾論》:「事猶琴瑟,每絃改調。」《新唐書.卷一八三.鄭綮傳》:「綮本善詩,其語多俳諧,故使落調。」
2.調式的類別和主音高度。如:「C大調」、「D大調」。
3.語言中字音的高低升降。如:「陽平調」、「去聲調」、「入聲調」。
4.說話、讀書或朗誦的腔調。如:「南腔北調」、「鄉音鄉調」。
5.言詞、意見。如:「論調」、「老調」、「陳腔濫調」。
6.人的風格才情或思想情感。如:「格調」、「情調」。《晉書.卷五一.王接傳》:「王接才調秀出,見賞知音。」唐.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脫俗殊常調,潛工大有為。」
7.戶稅。《新唐書.卷五一.食貨志一》:「唐之始時,授人以口分、世業田,而取之以租、庸、調之法。……丁隨鄉所出,歲輸絹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
1.合適、和諧。《淮南子.說林》:「梨橘棗栗不同味,而皆調於口。」《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2.使和解。如:「調解」、「調停」、「協調」。《資治通鑑.卷四四.漢紀三十六.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
3.平均。如:「調劑」。《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以臨萬貨,以調盈虛,以收奇羨,則官富貴而末民困,六矣。」
4.混合、配合。如:「調色」、「調味」、「調配」。《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白傳》:「帝賜食,親為調羹。」
5.嘲笑、戲弄、挑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康僧淵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調之。」《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老嫗看見桑茂標致,將言語調弄他。」
和暢、正常。如:「風調雨順」。
調     
瀏覽人次:31658 收藏人次:1871633
揶揄、嘲諷、挖苦。《宋元戲文輯佚.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若提起,這柳七,誰不識此公是佶倬客?釀旦調侃,是他為第一。」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15441 收藏人次:103470
調查研究(survey research)是研究者採用問卷(questionnaire)、訪問(interview)或觀察(observation)等技術,從母群體成員中搜集所需資料,以決定母群體在一個或多個社會學變項或心理學變項上之現況,或諸變項之間之關係。調查研究目前在各類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上甚至是政府部門中普遍被採用。調查研究之類別亦依性質、對象、期間...
調雨順     
瀏覽人次:14682 收藏人次:579648
風雨及時而適量。比喻豐年安樂的景象。《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上.賢妃徐氏傳》:「自貞觀已來,二十有二載,風調雨順,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謹之災。」《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話說國朝嘉靖年間,聖人在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作「雨順風調」。
陳腔濫調     
瀏覽人次:12160 收藏人次:1596155
陳腐而缺乏新意的論調。如:「這篇文章處處是陳腔濫調,全無新意。」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10015 收藏人次:588568
引誘老虎離開有利於他的山頭形勢。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西遊記》第五三回:「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九命奇冤》第三六回:「至於爵興,喜來二個,當時是用調虎離山之計,暫時把他調開。」
同化與調     
瀏覽人次:9548 收藏人次:0
「同化」與「調適」在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是重要的名詞,是個體在適應時,會因環境需要而產生的兩種情況。 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是指個體運用原本就有的基模來處理所面對的問題,並將新的事物吸納進原有的基模內。例如:學生學到由三個邊所組合的圖形為三角形,所以看到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會將它們歸類於三角形。 調適(accommodation)調適是指個體為...
調     
瀏覽人次:8499 收藏人次:1526036
1.烹調。《呂氏春秋.孟春紀.去私》:「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水滸傳》第一○回:「因見小人勤謹,安排的好菜蔬,調和的好汁水,來吃的人都喝采,以此買賣順當。」
2.和諧、融洽。《墨子.節葬下》:「故凡大國之所以不攻小國者,積委多,城郭修,上下調和。」
3.消弭爭端。《紅樓夢》第二二回:「細想自己原為他二人,怕生隙惱,方在中調和。」
4.協調整理。《莊子.天運》:「一清一濁,陰陽調和。」
5.調味佐料。《西遊記》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飯,等我們去買調和來。』」
6.安慰。《水滸傳》第七回:「婦人家水性,見了衙內這般風流人物,再著些甜話兒調和他,不由他不肯。」
油腔滑調     
瀏覽人次:8051 收藏人次:955749
寫文章或言語態度浮滑,不切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這京城裡做買賣的人,未免太油腔滑調了。我生平第一次進京,頭一天出來閒逛,他卻是甚麼許久不來啊,兩個月沒來啊,拉攏得那麼親熱。」
調和鼎鼐     
瀏覽人次:8036 收藏人次:962971
1.在鼎、鼐中調味。明.孫蕡〈祭灶文〉:「惟神,名列五祀,德具五行。功存既濟,位配離明。調和鼎鼐,烹飪殽蒸。」也作「鼎鼐調和」。
2.比喻宰相率領、協調官員,處理國政。宋.歐陽修〈又回富相公謝書〉:「三接之際,群心以安。出納樞機,雖為於要任,調和鼎鼐,當正於鴻鈞。始塞輿談,實非私論。」明.徐元《八義記》第一三齣:「趙盾身為正卿,調和鼎鼐,燮理陰陽。」也作「鼎鼐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