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668 ms
共 16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首調唱名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術語。十九世紀中葉發源於英國發展的一種視唱法。後來該法亦被別國採用。「首調唱名法」原為挪威人葛洛芙(Sarah Glover)所創立,再由英國人固爾文(John Gurwen)把它繼續發展成一套完整的視唱系統,幫助初學者增強其視唱能力。固爾文利用Doh、Ray、Me、Fah、Soh、Lah和Te作為大調音階的唱名,Doh的位置可隨著調的主音移動,記譜是以每個唱名的第一字母為主。首調唱名雖然可以移動,但標準音高仍以C音為準。小調的首調唱名是從Lah開始,無論是大調或小調,如遇到轉調時,主音的唱名也隨調號移動。高八度或低八度音用一垂直線記在唱名之上或下,升半音用e表示,降半音用a表示。節奏的劃...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調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謔嘲笑。《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應瑒詩》:「調笑輒酬答,嘲謔無慚沮。」唐.李白〈陌上桑〉詩:「不知誰家子,調笑來相謔。」
|
調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配、混合。如:「水與油是完全不能調合的物質。」
|
調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動、更換。如:「部分單調枯燥的工作項目,必須經常調換員工,才能提升工作效率。」也作「掉換」。
|
鼎鼐調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鼎、鼐中調味。明.王恭〈詠胡椒〉詩:「自從鼎鼐調和去,薑桂紛紛不共論。」明.陸深〈禁中齋夜〉詩:「大烹本為牛羊薦,鼎鼐調和愧未工。」
2.比喻宰相率領、協調官員,處理國政。宋.周必大〈慶邦衡生朝用去年韻〉:「鼎鼐調和知有日,君臣慶會豈因人。」明.王冕〈梅花〉詩三首之一:「他年鼎鼐調和,不改山林節操。」也作「調和鼎鼐」。
|
同步解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數位通訊系統中,接收端要先由收到之調變訊號再生載波訊號,並與傳輸端達到頻率及相位的同步,才能解調出訊號,稱為同調解調。它比非同調解調有較佳的解調效果,位元錯誤率較低,但需較複雜的同步技術。
|
舊調重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一次彈奏老的曲調。比喻重新提出舊的主張、理論。如:「這次的企劃案,只是舊調重彈,毫無新意。」也作「老調重彈」。
|
調高和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曲高和寡」。見「曲高和寡」條。01.宋.劉敞〈和江鄰幾雪軒與持國同賦〉詩二首之二:「適有感同好,寄聲贈所思;調高當和寡,無以答君知。」
|
筆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的格調。如:「他寫的散文,筆調優美。」
|
![]()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