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音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物理學上指聲音的頻率。音調高者表示聲音高亢;音調低者表示聲音低沉。
|
老調重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一次彈奏老曲調。比喻重新提出舊的主張、理論。如:「這個提案只是老調重彈,並無新意。」也作「舊調重彈」。
|
租庸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唐代賦稅徭役的制度。以均田制為基礎,丁男、中男授田一頃,每年納粟二石,稱為「租」;每年服勞役二十日,或若不服役,每日交絹三尺,稱為「庸」;每戶每年繳納定額的絲、麻等物產,稱為「調」。安史之亂後,均田制被破壞,此法遂為兩稅制所取代。
|
調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動撥付。如:「調撥軍隊」、「調撥車道」。
播弄是非。《紅樓夢》第九回:「想畢,也裝作出恭,走至外面,悄悄把跟寶玉的書童名喚茗烟者喚到身邊,如此這般,調撥他幾句。」也作「挑唆」。
|
文化失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失調是指在文化變遷的歷程之中,社會文化體系中各部分變遷的速率不同,而產生社會解組(disorganization)的現象。此一名詞係由烏格朋(W.F. Ogburn)所創用,用以說明物質文化的變遷和適應(adaptive)文化的調整變遷之間,時間的差隔或落後現象。烏格朋將文化區分為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兩部分,當生產技術等物質文化快速變動時,道德、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等非物質文化的部分,往往未必能夠產生相對速率的調整或適應,二者改變速度不同的結果,便形成文化失調現象。
文化失調的觀點主要是從社會及文化統整論的角度出發;統整論認為社會文化體系的每一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的,... |
琴瑟不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夫妻不和。《太平廣記.卷四九二.靈應傳》:「涇陽君與洞庭外祖,世為姻戚,後以琴瑟不調,棄擲少婦,遭錢塘一怒,傷生害稼,懷山襄陵。」《幼學瓊林.卷二.夫婦類》:「琴瑟不調,夫妻反目之詞。」也作「琴瑟失調」。
2.比喻施政不當。《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
五度制調值標記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記錄漢語聲調的方法。由趙元任發明。先畫一個縱座標,表示音高,後從最低到最高分成五個音高標準點,每點為一度,自下而上分別用「1、2、3、4、5」標記,各點名稱依次為「低、次低、中、次高、高」五等。聲調如是直線型,只須記起點與終點的度數;如是曲線型,須加記曲折起落的度數。如國音的四聲調值就是: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
|
調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一個中心音為基礎,所形成的音階關係。為英語tonality的意譯。如以C音為主音的大音階所表示的調性稱為「C大調」;以A音為主音的小音階所表示的調性稱為「A小調」。
|
唱反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提出相反的意見或採取相反的行動。如:「你老是跟老闆唱反調,不怕被炒魷魚嗎?」
|
![]()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