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志竟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黃仲元〈聖墩順濟祖廟新建蕃釐殿記〉:「清叔廉靜謙和而老於事,廟東湄嶼移星轉漢,有識者已亦不書。前殿觀瞻未稱,清叔有志竟成,將不一書。」
謙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和禮讓。《南史.卷四七.崔祖思傳》:「在政清勤,而謙卑下士,言議未嘗及時事。」
不識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載,東漢的張霸是一個很有才學的文人,他七歲時就能通曉《春秋》,博聞強記,學問過人,又能孝順父母,待人謙和,在當時的社會上獲得了良好的名聲。因此張霸被舉為孝廉,屢獲升遷,最後成為侍中。當時政權落入外戚鄧氏手中,虎賁中郎鄧騭(ㄓˋ)是鄧皇后的哥哥,地位顯赫,有權有勢,是眾人巴結討好的對象。鄧騭聽說了張霸的良好聲名,便想要與他結交,來提升自己的名望。但是張霸對鄧騭沒有好感,總是設法避開鄧騭,對他不理不睬。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張霸不知變通,以致失去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後來「不識時務」被用來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也用來形容不了解眼前狀況的愚魯態度。
低聲下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柔,態度謙和。形容說話恭順小心的樣子。語出宋.朱熹《童蒙須知.語言步趨》。 △「下氣怡聲」
學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問與知識。如:「他學識豐富,見聞廣博,待人又謙和有禮,稱得上是德智兼備。」
謙卑自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處事謙和退讓,以修養自我的德性。語本《易經.謙卦.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也作「謙沖自牧」。
居功自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藉著自己的功勞而驕傲自滿。如:「一個謙和自守的人,絕不居功自傲。」
眾怒難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眾的憤怒,個人難以抵擋。《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宋史.卷三○八.上官正傳》:「正婞直而失於謙和,每謗書至,朕雖力與明辯,然眾怒難犯,恐其不能自全。」
驕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謙虛、謙恭、謙和、謙遜
柔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柔順、謙和、不剛強。《老子》第三六章:「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徐奕傳》:「昔西門豹佩韋以自緩,夫能以柔弱制剛彊者,望之於君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