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6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財政機構(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教育財政機構的設置及職責是:
  1.中央及地方縣級以上政府財政部門設置文教行政司(處、科),負責管理同級各部門教育經費,審核同級各部門教育預算和決算,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及開支標準。
  2.中央和地方縣級以上政府教育部門設置財務司(處、科),負責制定教育籌資及經費管理的政策、規程,教育經費的統計及教育投資狀況的監測,編製本部門及下屬單位的預算和決算,協調管理教育專項經費,統籌管理外匯、贈援款和外資貸款,監督管理本部門及所屬單位固有資產。

  
  3.中央和地方縣級以上政府計畫委員會設社會發展司(處、科),會同有關部門管理教育...
教育財政制度(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財政制度係指教育收支管理活動方面所制定的法令、條例和施行辦法的總稱。大陸地區教育財政制度主要包括教育預算制度、教育稅費制度、學校財務管理制度等。
  1.教育預算制度。大陸地區國家預算按複式預算編制,分為經常性預算和建設性預算兩部分。各級政府的教育經費支出,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原則,在經常性預算中單獨列次。中央政府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應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教育預算、決算情況,接受監督。
  2.教育稅費制度。大陸徵收教育費附加,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百分之三徵收,納入預算管理;農民按人均純收入百分之一.五至百分之二徵收,主要用於實施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
教育財政(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財政係指政府籌措、分配教育經費的經濟行為。一九八○年代以來,大陸地區實施「財政下放」和「財政分散」改革,教育財政體制發生重大變化,初步形成了教育財政體系的新架構。
  1.中央和地方財政實行分稅制。教育費用負擔按學校隸屬關係畫分,中央政府負擔中央部門所屬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及其他中央直屬教育機構經費,地方政府負擔地方所屬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經費,中央還下達少量扶助貧困地區教育的專項撥款。地方省、市、縣級財政分別相應承擔所屬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經費。一九九○年代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負擔教育撥款比例約為二比八左右。
  2.教育經費籌措實施以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徵收用於教...
教育財政政策(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自一九七八年以來,教育經費逐年增長。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頒布的〔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改革教育體制和教育經費投資管道,加強了地方政府的辦學責任。同時,該決定還強調教育經費的投入應保證「兩個增長」的原則,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一九九○年代以來,由於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教育經費緊缺的問題日益突現。一九九三年二月三日中共中央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了各級政府、社會各方面和個人都要努力增加對教育的投入,確保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要逐步建立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
財政中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政中立」指人在享受政府公共支出時,不受其他社會不平等因素的影響。引申於教育上,則指任何的教育資源配置及受教品質,不應受個人家庭社經背景、居住地區、種族及性別等因素影響,亦即每個學生所享有之教育經費及教育產生與每生享有之地區財富價值之間,不應存有任何關聯,此即符合教育財政之中立原則。
財政部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為庶政之母,中國歷代均設官掌理。周置大司徒,漢設計相、大司農,均為總綰財務行政的最高官吏。其後歷代或設戶部,或設度支部掌理,以迄清朝。及中華民國政府成立,正名為財政部,及至今日。
  民國成立後,北京政府財政行政,名為財政獨立,實則系統紊亂。表面上以財政部總攬全國度支,而與財政部併峙者,尚有稅務處、幣制局。及民國16年(1927)6月國民政府成立後,毅然改絃更張,將稅務、幣制統轄於財政部,自是財政部成為全國財政的總彙機關。此時財政部內設總務、參事兩廳,稅務、公債、錢幣、國庫、會計5司,關務、鹽務、禁煙、土地4處,其後部內機構,隨著施政需要,有所更迭。及至32年3月,國民政府修訂...
赤字財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實施一種支出大於收入的財政預算。由英人凱因斯所提出,可刺激需求與就業,西元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大恐慌即以此方法解決。
公共財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的財務處理。
圖書館財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書館財政,係有關圖書館貨幣收支的管理制度。在政府機關運作中,財務行政是政府處理財務事項與有關的組織與管理制度,即一套財務收支的管理制度。我國的圖書館財政便從預算、會計、決算與審計四個步驟進行預算編製、審議、執行與監督之程序;並在財政年度即將結束之際,依其主管機關批准的預算額度範圍內,針對下年度各部門之業務需求提出經費配置計畫,提出總預算案。預算編製、審議過後,於財政年度結束之際,需以決算報告書進行查核,是對照預算的內容所做的對比,是圖書館行政績效之驗收。基本上,財務行政的安排,與財務規劃或財務管理有關,而圖書館經營所需經費分配是重要的考量。依據圖書館類型不同,各有其財政資源規劃的特性,透...
Greaves, F. L. J. (1974). The allocation formula as a form of book fund management in selected state-supported academic librar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USA.黃明居、陳芸華(2008)。以目標規劃建立大學圖書館圖書經費分配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46 (2),151-181。
財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市或縣政府所屬的財政機構。掌理一市或一縣的財務行政、稅務行政、公產、公債、金融管理及其他地方財政事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