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4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貶低。同「黜」。《戰國策.韓策三》:「彼公仲者,秦勢能詘之。」
吹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譏誚、貶低
三顧草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閒,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注解〕 (1) 卑鄙:地位卑微低賤。自謙之詞。 (2) 猥自枉屈:委曲貶低自己的身分。猥,音ㄨㄟˇ。 (3) 諮:音ㄗ,通「咨」,商量、詢問。 (4) 驅馳:奔走效力。 ◎2《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抬高對方,助長對方的聲勢,而低估自己的力量,貶低自己。《西遊記》第三二回:「大王,怎麼長他人之志氣,滅自己之威風?你誇誰哩?」也作「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長別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個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於它們是屬於「利己的」(個人主義的、或追求私利的)還是「利他的」(以群體或社會為方向)傾向。同時,貶低個人地位的社會也可以分為以「刑罰」作為手段(例如中世紀的歐洲)或以「羞辱」作為手段(例如日本,違反群體規範的個人便是「讓祖先蒙羞」)的社會,在後者的社會裡,人們必須不斷回顧自己的言行,以確保那樣的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這種現象又稱為團體迷思)。衡量一個社會是否是「個人主義」的標準則會隨著時間和國家而改變。舉例而言,日本社會是非常以群體為取向的(例如「決定」往往是由團體的共識所達成,而非個人),而且也被稱為「人格發展緩...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情」,亦是「殘忍之情」!鶯鶯之癡情若此,張生竟將之比擬為蛟、為螭,又比作妲己、褒姒,且以「尤物」來貶低鶯鶯,將自己的負心薄悻合理化,搬出自古以來紅顏禍水的大道理,而在座聽見的人竟也深有所感!最後張生娶了名門淑女,鶯鶯也另嫁他人。之後他前往拜訪鶯鶯遭拒時,卻不顧鶯鶯的丈夫在旁,而「怨念之誠,動於顏色」,將得不到就日夜思念的心態表露無疑,而忘了自己已經是有婦之夫。作者在描寫張生的時候,首先寫他外貌出眾且守禮安分的一面,又寫他救了崔氏母女一家的義舉,表現出來的是一個有為的青年形象。而後又不著痕跡地寫他見了鶯鶯後「幾不自持」、...
苦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這個事件評論道: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有失為人兄長;但是直接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社會比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較。此種情況最常發生在我們個人感到失望或失敗的時候,因此往下比較可以提升個人心情和自我,但就必須要貶低他人。 社會比較的後果就某些形式而言,社會比較幾乎是自動化的過程,但通常比較侷限於相關的他人,因為和相關的人比較會影響我們評估自己的方式,受到正面鼓勵就會有正向的自我評估,負面批評就會有負面得自我評價。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社會比較論英文關鍵字:social comparison 參考資料彭懷恩著。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2012年初版,頁25-27,風雲論壇有限公司。
流離顛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出違背仁德的事情。 「流離」則是出自《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貶低外族,開啟戰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末年又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一時間天下動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王莽認為田地會沒水灌溉,作物遇上霜害和蝗災,導致連年災荒,加上外族侵犯,盜賊群起,使得百姓流亡離散,都是因為他正遭到厄運。沒多久之後,新朝就滅亡了。 「流離」的典源又見《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散荒野。因而建議齊王韓信發揮手握重...
幣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幣購買貨物的能力。如:「戰時幣值大量貶低,通貨膨脹嚴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