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空城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戲曲劇目。三國故事戲。敘述諸葛亮鎮守西城,在得知街亭失守及司馬懿將率軍攻西城的消息,城中無兵可迎敵,於是諸葛亮沉著鎮定,設空城計,命人將城門打開,而自己在城樓上撫琴飲酒。司馬懿等人見狀,疑有埋伏,引兵而退的故事。今多用以比喻毫無實力、虛張聲勢嚇人。
螳臂拒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注解2 釋義3 引文4 例句5 近義 注解螳臂﹕螳螂的前肢。 釋義螳螂舉起前肢想阻擋正在前進的車子。比喻不自量力。 引文唐.杜光庭《虯髯客傳》:「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 例句這個人口不足五萬的小國,希望抵擋那個擁有八十多萬精兵的大國的入侵,簡直是螳臂拒輪,不堪一擊。 近義螳臂當車|螳臂當轍|螳臂扼轍|螳螂奮臂|螳螂拒轍|螳斧拒轍|螳臂擋車螳螂前肢粗大,呈鐮刀狀,常高舉於胸前。牠的性情凶猛,敢於和比牠大得多的動物搏鬥,即使車輪滾來,亦會迎敵
勢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勢迅速、猛烈,不可抵擋。《晉書.卷六七.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三國演義》第六回:「郭汜引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三路軍馬,勢不可當。」
勵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完成作戰準備。唐.陳子昂〈為建安王與遼東書〉:「請都督勵兵秣馬,以待此期。」《水滸傳》第九四回:「知蓋州失守,料宋兵必來取關,日日勵兵秣馬,淮備迎敵。」也作「厲兵秣馬」。
鶴唳風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聲鶴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載,東晉時,野心勃勃的前秦苻堅想要征服中原。孝武帝太元八年,他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肥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八萬精兵抗敵。謝玄知道苻堅實力雄厚,若以正面迎敵,必定吃虧,於是決定採取奇襲的戰術。謝玄先要求苻堅的軍隊向後移,好讓晉兵登岸,兩軍決一勝負。苻堅自恃兵多,不疑有他,就答應軍隊後退。混亂之中苻堅中箭受傷,苻融戰亡,在陣後的秦兵以為秦軍戰敗,慌成一團,丟下武器連夜逃跑,沿途只要聽到風聲、鶴鳴,都以為是晉軍來了,結果苻堅的軍隊終於潰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原文中的「風聲鶴唳」演變為成語,用來形...
謝安折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宰相謝安派姪子謝玄於淝水之戰中,領兵迎敵,打敗敵軍傳來捷報。謝安正在下棋,看完捷報面無表情,繼續下棋。下完之後高興的走過門檻,屐齒折斷卻沒有察覺。典出《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後以謝安折屐形容遇到美事而強自鎮定,壓抑喜悅的樣子。
器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兵器、武器。《三國演義》第五三回:「整點精兵器械,出城迎敵。」《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把那幾百個番子,猶如砍瓜切菜,儘數都砍死了,旗幟器械,得了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手握緊。《說文解字.手部》「掔」字.清.段玉裁.注:「掔之言堅也,緊也,謂手持之固也。」《墨子.迎敵祠》:「令命昏緯狗、纂馬、掔緯。」
遠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遠處征戰。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三國演義》第三一回:「父親病體未痊,不可遠征。兒願提兵前去迎敵。」
趨前退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豫恐懼,欲進又退的樣子。元.曾瑞《留鞋記.楔子》:「我見他趨前退後,待言語卻又早緊低頭。」明.無名氏《吳起敵秦》第二折:「你著我用意迎敵,殺的他趨前退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