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9.9812 ms
共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跬步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寸步不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寸步不離」是說緊緊相隨,連一小步都不離開,這個詞語見於《太平廣記.卷三八九.陸東美》引錄的《述異記》。這篇故事是講述一個名叫陸東美的人,娶了一位儀容舉止都非常出眾的朱氏。夫妻二人互相敬重,極為恩愛,總是「寸步不相離」地緊緊相隨,當時的人都稱他們為「比(ㄅㄧˋ)肩人」。但由於兩人太過恩愛,朱氏死後陸東美也了無生趣,不吃不喝地一心求死。陸東美死後,家人便將他與朱氏合葬,不到一年,墳上長出一棵梓樹,樹根相連,樹身分成二枝但卻緊緊相抱,就好像陸氏夫婦生前那樣的形影不離。後來「寸步不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關係密切,總是在一起,但不限用在夫妻關...
|
爛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王質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觀,後見斧柄朽爛,回家時,已百歲,時人皆不識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後比喻人世的變換轉移。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若還奏曲能招鳳,在此觀棋必爛柯。」
|
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在地底下吃死人腦的怪物。《廣韻.上聲.皓韻》:「蝹,蟲名。如猿,常地下食人腦。」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秦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似豬非豬。繆公道中逢二童子,云:『此名蝹,在地中食死人腦。』」
|
半步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寸步不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寸步不離」是說緊緊相隨,連一小步都不離開,這個詞語見於《太平廣記.卷三八九.陸東美》引錄的《述異記》。這篇故事是講述一個名叫陸東美的人,娶了一位儀容舉止都非常出眾的朱氏。夫妻二人互相敬重,極為恩愛,總是「寸步不相離」地緊緊相隨,當時的人都稱他們為「比(ㄅㄧˋ)肩人」。但由於兩人太過恩愛,朱氏死後陸東美也了無生趣,不吃不喝地一心求死。陸東美死後,家人便將他與朱氏合葬,不到一年,墳上長出一棵梓樹,樹根相連,樹身分成二枝但卻緊緊相抱,就好像陸氏夫婦生前那樣的形影不離。後來「寸步不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關係密切,總是在一起,但不限用在夫妻關...
|
木蘭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木蘭為材料刻成的舟,後借指美好的小船。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木蘭舟,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於此,……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唐.冷朝陽〈送紅線〉詩:「採菱歌怨木蘭舟,送客魂銷百尺樓。」
|
蚩尤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技藝。秦漢間人相傳蚩尤鬢髮如劍,頭上長角,與人相鬥則以角觝人。故民間以此為戲,演出者頭戴牛角,而相互觝觸。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觝,漢造角觝戲,蓋其遺製也。」
|
鬼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的神名。虎頭龍足,蟒目蛟眉,居於南海。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產天地鬼。一產十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虎頭、龍足、蟒目、蛟眉。」
|
木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的桃子。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杜陵有金李,李大者謂之夏李,尤小者呼為鼠李;桃大者為木桃。詩云:『投我以木桃』是也。」
|
柯爛忘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人王質入山伐木,看見童子數人邊下棋邊唱歌,便在一旁觀看,待仙童催他回家時,卻驚見所帶的斧柄已腐爛。回到鄉里,與他同時代的人全已過世。見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後用以比喻長時間的流連忘返。唐.錢起〈過瑞龍觀道士〉詩:「主人善止客,柯爛忘歸年。」
|
木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樹精。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千年木精為青牛。」也作「彭侯」、「青牛」。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