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殷鑒不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2) 咨:表示感嘆的語氣。 (3) 女:你,通「汝」。 (4) 殷商:此指紂王。 (5) 顛沛:偃仆、傾倒。 (6) 揭:顯露、揭露。 (7) 撥:破敗、敗壞。 (8) 鑒:同「鑑」,鏡子。引申為可作為警戒、警惕的事。
韓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以戰爭為要脅,逼韓非出使秦國。  韓非到秦國後,受到秦王政的欣賞,準備重用他,但招李斯忌妒,對秦王進讒言,陷害韓非入獄,最後在獄中服毒自盡。又有一說,秦王想念下獄後的韓非,被李斯察覺,於是李斯先下手為強,派人毒殺韓非。 觀點   韓非總結了商鞅、申不害、李悝的思想,主張君主應該用法、術、勢結合起來治理國家。  韓非在其《韓非子》裡面有「解老」與「老」兩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於老子,故後世稱之為道法家,意味從道家裡面延伸出來的新法家思想。但韓非的老子,僅擷取老子一小部分,與同繼承老子思想的莊子道家,完全不同。  ...
壺漿簞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4) 萬乘之國:大國。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馬一車的總稱。 (5) 簞食:以簞盛食。簞,音ㄉㄢ,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6) 壺漿:以壺盛漿。漿,水、酒之類飲料。 (7) 運:奔逃。
三人市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是傳謠言的人一多,就讓人不由得不相信了。我這次去趙國之後,一定有許多人會趁我不在之時,在大王面前進讒言來非議我的不是,請大王千萬要明察事實,不要被謠言所蒙蔽啊!」魏王答應了龐葱。等到龐葱離開魏國之後,果然有很多人在魏王前說龐葱的壞話,魏王一開始雖然不相信,但時日一久,內心也不得不動搖。等到太子跟龐葱回國之後,魏王就疏遠龐葱,不再重用他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三人成虎」,用來比喻謠言再三重複,亦能使人信以為真。
以夜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歧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歸心,至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8)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而視之猶若有傷。言文王愛民深切,不敢勞動。 (9) 而:通「如」,如同。此言道已至,望之猶未見,繼續追求,不敢自滿。 (10)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討伐,大戰於牧野,敗紂而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武。 (11) 不泄邇:不輕慢近賢。泄,狎。邇,近。 (12) 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
移天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只有齊王身先士卒。如今河間王等人受人挑撥,反而要來對付齊王,大家應該要討伐那些進讒言的人,怎麼反而要齊王屈服他們呢?其中「移天易日」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的篡位亂政,用以比喻奸臣盜弄政權,顛倒是非,欺上瞞下,也作「移天徙日」、「移天換日」等形式。
讒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讒言的臣子。《戰國策.趙策一》:「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為君惜之。」《西遊記》第三七回:「想必是國土不寧,讒臣欺虐,半夜逃生至此。」
夜以繼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歧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歸心,至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8)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而視之猶若有傷。言文王愛民深切,不敢勞動。 (9) 而:通「如」,如同。此言道已至,望之猶未見,繼續追求,不敢自滿。 (10)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討伐,大戰於牧野,敗紂而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武。 (11) 不泄邇:不輕慢近賢。泄,狎。邇,近。 (12) 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
以日繼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歧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歸心,至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8)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而視之猶若有傷。言文王愛民深切,不敢勞動。 (9) 而:通「如」,如同。此言道已至,望之猶未見,繼續追求,不敢自滿。 (10)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討伐,大戰於牧野,敗紂而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武。 (11) 不泄邇:不輕慢近賢。泄,狎。邇,近。 (12) 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
九世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齊哀公因紀侯進讒言,被周天子處死,九世之後,齊襄公終於消滅紀國,為先祖報仇之事。見《公羊傳.莊公四年》。後比喻歷時長久,不共戴天的仇恨。如:「以色列和鄰近各國的九世之仇,使中東地區成為隨時會引爆的火藥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