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33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林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布林代數;邏輯代數】(Boolean algebra)。
  布林邏輯是布林代數(Boolean Algebras)應用於邏輯學上之稱謂。布林代數是由1815年誕生於英國的喬治.布林(George Boole)於研究符號邏輯運算時所設計的。由於布林研究的成果,才使得邏輯可以如同數學加減乘除一般,以符號方式運算。
  布林邏輯以集合(Set)作為基礎,而集合的組成基本單位稱為元素(Element)。元素可以代表任何事物或特性。集合與集合間的邏輯運算主要有AND、OR、NOT 3種運算元。若/A,/B各代表由不同元素所組成的2個集合,則AND: /A.AND./B表示由/A, /B二集合中,抽取出具有相同特性的交集或事件的元素所組合成的集合稱之...
符號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邏輯。不限名詞和命題,將其關係用數學符號表達,而以數學運算的方式,據以推斷論證命題的結果,有執簡銜繁的功效。
算術邏輯單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為電腦中央處理單元中用以控制所有算術、邏輯運算的執行。
邏輯實證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源於奧地利維也納學派,為二十世紀哲學主流之一。認為哲學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建立一套完整的邏輯系統,使能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出清晰的觀念,而這些觀念只限於邏輯可以驗證的知識,並無法討論有關信仰與倫理的問題。
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合邏輯推理形式的規律。如:「你這種想法是不合邏輯的。」
〔科學發現的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發現的邏輯〕(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是當代奧裔英國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家波帕(Karl Popper, 1902~1994)第一本重要的關於科學哲學的經典之作。此書原名〔探究的邏輯〕(Logik der Forschung),於一九三四年以德文在維也納(Vienna)出版,英文版於一九五九年時出版,並改名為〔科學發現的邏輯〕。
  在出版此書前,波帕做過木匠、保育員、小學教師與中學教師,雖然也曾廣泛涉獵各門課程:數學、理論物理、歷史、心理學與哲學,但是並未正式進入學術研究的領域。直到此書的出版,獲得初步的成功後,波帕的聲名鵲起,才...
邏輯電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具邏輯運算功能且由邏輯閘所組成的電子線路。該線路將輸入訊號依其所設計的邏輯規則轉為輸出訊號。參【閘】(gate)。
邏輯資料獨立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程式設計時,由工作處理中將資料抽象化,以使資料結構修改時不會影響應用程式對資料的正確使用,如此可增加程式的維護和擴充性。參【資料獨立性】(data independence)。
組合邏輯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合邏輯推理指處於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s stage)的兒童,能在同一時間,組合並思索許多不同的變項。他們能以協調方式,思考並決定一個、全部或組合若干變項所產生的影響。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把這種運思,稱為組合邏輯或組合推理。
邏輯結果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邏輯結果法」是一種處理青少年行為的綜合方法,目的在鼓勵負責的行為。此法於一九七二年由美國德瑞庫斯(Rudolf Dreikurs, 1897~1972)、格呂瓦德(Bernice Grunwald)和裴波(Floy C. Pepper)三人共同提出。他們認為教師必須把學生當作夥伴,贏得他們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為學生經營學校,因而必須引進民主的方法於班級內。
  教師使用此種方法的概念,就是讓學生參與訂出班級規則;違反規則的,在邏輯上就是不端的行為。如果學生沒有完成指定的功課,教師就另加額外的家庭作業,當作沒有完成指定功課的後果,是不合邏輯的,因為家庭作業是對學生有益的,而非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