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鄭衛桑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樂記》:「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指春秋戰國時代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儒家斥為淫聲,靡靡之樂。《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
鄭光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德輝,元平陽襄陵人,生卒年不詳。為人正直,著有《㑳梅香》、《倩女離魂》、《王粲登樓》等雜劇十九種流傳於世,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
鄭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清江蘇興化人。少穎悟,讀書富於別解,落拓不羈,有狂士之名。乾隆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循吏之稱。晚年躬耕自食,以詩酒自娛,詩、書、畫俱佳,著有板橋全集。
|
鄭衛之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因儒家認為其音淫靡,不同於雅樂,故斥之為淫聲。《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贊曰》:「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子雲所謂『先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者也。」也作「鄭衛之曲」、「鄭衛之音」。
|
鄭清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引用參考 生平鄭清文,民國二十一年出生在桃園的李姓農家。翌年,由舅父收養,取名鄭清文。七歲入小學,受日本教育。光復後,在台北讀初中時才開始學習中文。民國四十三年考上台大商學系。民國四十七年在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報副刊」發表處女作「寂寞的心」。以後,陸續發表許多新作。民國五十一年,「文星雜誌」舉辦創刊五週年紀念徵文,鄭清文以短篇「我的傑...
|
鄭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鄭玄所作的毛詩箋。也稱為「詩箋」。
|
〔鄭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鄭風〕是〔詩經‧國風〕篇名;鄭邑原本是西周都畿內「咸林」地方,周宣王同母弟友受封為采邑,稱為「鄭」,號為鄭桓公,後為周幽王之司徒,死於犬戎之亂。其子掘突,即鄭武公,戰犬戎,助周室東遷,輔立周平王有功,仍任司徒,又得了虢、鄶等十邑之地,徙都新邑,稱為「新鄭」。鄭國為東周初年之強國,但為時不久即趨於衰弱。
〔鄭風〕為鄭國地區之民間歌謠;鄭國地處中原,其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縣),商旅雲集,男女交往較為開放,故〔鄭風〕二十一篇中,泰半為情愛歌謠,如〔溱洧〕為鄭國三月上巳節,青年男女在溱河、洧河岸邊,遊春歡樂的詩篇。有充滿喜悅的戀歌,如〔野有蔓草〕為一對男女邂逅,情投意合而結為伴侶;... |
鄭成功攻占台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繼承武力2 攻占台灣的原因3 經過4 關鍵字5 出處 繼承武力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中國明朝末年已擁有一支勢力強大的私人武裝海商集團(俗稱海盜),掌控東南沿海的航道。明朝政府在無法將它剿滅的情況下,乾脆承認它的存在,鄭芝龍因此被明帝國政府封為「海防游擊」。說來也很弔詭,這個大海盜集團變成官兵後,他們的責任就是緝捕其他小海盜。 |
鄭經建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前言鄭成功死後,留守在廈門的兒子鄭經,與在東都的鄭成功的弟弟鄭襲,展開一場權力鬥爭,兵戎相向。最後鄭經勝利,繼承王位。 經過鄭
|
鄭觀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鄭觀應(1841~1923)又名官應,字陶齋,廣東香山縣人。父文端,號秀峰,授徒為生,嘗著〔訓俗良規〕;有子九人,女八人,觀應為第二子,生於道光二十一年,民國十二年歿於澳門,享年八十三歲。
觀應少隨父讀,原擬參加科舉入仕;咸豐七年(1857),英法聯軍陷廣州,觀應目擊時艱,遂棄舉業,北上從英教士傅蘭雅學英文,並在滬從商,與泰西各國洋商往來,對中外貿易頗具經驗。觀應三十二歲時,受聘於英商太古輪船公司為經理,兼受李鴻章委託辦上海電話局,並創辦機器織布廠、造紙局等。光緒五、六年間(1879~1880),北方大旱,觀應籌款數十萬金,賑濟華北災民,全活無數。山西巡輔曾國荃,及李鴻章交章...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