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欒書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中晚期 出現了錯金工藝,並用於錯嵌銘文,傳世的《欒書缶》是目前見到的最早的錯金銘文器物。 歷史考據關於欒書缶的鑄造背景,以往學者皆篤信春秋中期晉器說,直到一九九○年才有楚器說出現。主張楚器說的學者,對於該缶的鑄造年代,曾有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戰國早期、戰國中期、戰國或更後一些時期等多種看法,意見顯得相當分歧。欒書缶為春秋中期晉器之說,在各種楚器說陸續提出之後,不僅沒有立即退出歷史舞台,甚至依舊佔有比較優勢的地位。這個現象顯示,各種楚器說的說服力...
金石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金石等鐘鼎銘文的學問。分為金文、石刻二部門;又有甲骨文、陶文之分。
燕然山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竇憲破北單于,登燕然山,刻石記功,使班固作銘文。也稱為「封燕然山銘」。
葬玉埋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安葬美人。語本宋.葉庭珪《海錄碎事.卷二一.政事禮儀部.塚墓門.葬玉埋香》:「隋開皇二年,渭州刺史張崇妻王氏銘文有深深葬玉,鬱鬱埋香之語。」
青銅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主要指先秦時期以青銅製成的各種器物,包括工具、兵器、食器、酒器、銅鏡等。形製紋飾精美,為世界工藝史上所罕見。多刻有銘文,具有史料價值。
鳥蟲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是春秋戰國到兩漢期間,通行於長江中下游吳、楚、宋、越等地區的美術字體。此種字體是在篆書結構的基礎上,加上鳥蟲形體的紋飾,因而得名。最初純屬裝飾,多鑄刻於兵器、樂器及酒器銘文,後由於此種字體的筆畫盤旋屈曲,花樣繁多,不易作偽,所以漸用於書寫旗幟及符信,後也用於璽印、帶鉤等題名。傳世有吳王子于戈、楚王酓璋戈、宋公欒戈、越王句踐劍等器。
透光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明於西漢,鏡的外形與一般青銅鏡無異。鏡背有紋飾和銘文,當光線照射鏡面時,與鏡面相對的牆上映出的影像與鏡背紋飾相應,這就是透光效應。事實上,透光鏡的效應不是透光而是映象。
彝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塞達石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埃及石碑。西元一七九九年拿破崙遠征埃及時,在尼羅河口羅塞達發現,故稱為「羅塞達石碑」。為一外形不規則的黑色玄武岩石碑,長一百一十四公分、寬七十二公分、厚二十八公分。銘文撰於托勒密五世(西元前205~前180)即位第九年,誌其踐位慶典。碑文以埃及和希臘兩種語言及象形文字、通俗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草寫體)和希臘文雕刻而成,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線索。釋讀主要由英國物理學家T.楊和法國J.F.尚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完成,解開古埃及文字之謎。石碑現藏於不列顛博物館。
博古圖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王黼等編撰,三十卷,為金文方面的重要著作。內容包括各種器物的摹圖和銘文,並記載出土地點和收藏家,對後世研究古文字有很大的貢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