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336.8503 ms
共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壽陵匍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
用管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以管窺天」。見「以管窺天」條。01.《莊子.秋水》:「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源)
|
誤學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
壽陵忘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
枉轡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
壽陵失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
邯鄲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
邯鄲匍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
管中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表示莊子言論的深奧,連像公孫龍這樣博聞善辯之士都無法參透,只能獲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窺天,用錐指地」般。後來「以管窺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
|
用管窺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竹管看天。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也作「管中闚天」、「以管窺天」。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