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16.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標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式社會的武器,以竹作桿,頂端包著尖銳的鐵,可以遙擲,用來打獵或殺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苗酋嚇得魂不附體,忙調兩百苗兵,帶了標槍,前去抵敵。」
大坌坑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註四)大坌坑文化的石器,除了以打製而成的石斧、石刀、礫石砍伐器之外,也出現了磨製的石斧、石錛和石和網墜等,也使用骨角器和貝器。此時期的人類已經會燒製陶器,不過技術尚未成熟、火候較低,燒製的陶器大都粗糙鬆軟,顏色呈現暗紅、橘紅、或深褐,以罐和缽為主,在陶器口部的唇面和肩部也常以「之」字型、條型或波浪型劃文為飾,主體則以粗繩紋裝飾為最大特色,因此大坌坑文化又稱為粗繩紋陶文化。(註一)(註二)(註三)(註四)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大坌坑文化、粗繩紋陶文化Keyword:Tapenkeng Culture 參考資料國民中學社...
卑南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石器、陶器、玉器的技術已達高水準(註二)。石器方面包含大量石鎌、石刀、石杵等農具,還有狩獵用的矛和(註一)。陶器有罐、缽、小口瓶等容器,外表以素面、橙色系為主,紋飾不多但造型豐富,除容器之外,還有陶紡輪、陶槌、陶匙等實用工具及陶還裝飾品,也有陶偶、小型陶器等可能與精神生活有關的器物(註二)。在出土的玉器方面,不僅數量多而且製造技術發達,在墓葬的石棺群中發現了大量精緻美觀的玉器陪葬品(註二),如頭飾、耳飾、頸飾、胸飾等,其中玉器的材料已知來自花蓮豐田和西林地區(註一)。此時期的人類將死去的親人埋葬在家屋或家附近,讓死者...
鐵馬金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首。弘舸1>連軸,巨檻2>接艫,鐵馬千群,朱旗3>萬里。折簡而禽廬九,傳檄以下湘羅。兵不血刃,士無遺,而樊鄧威懷,巴黔厎定。 〔注解〕 (1) 弘舸:大船。舸,音ㄍㄜˇ。 (2) 巨檻:巨大的欄杆。檻,音ㄐ|ㄢˋ。 (3) 朱旗:朱紅色的軍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的末端搭扣弦的部分。同「栝」。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譬如飾箭材,尚欠與筈。」
禹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道教法師設壇建醮時,為求遣神召靈而禮拜星斗的步態動作。參見「步罡踏斗」條。《南史.卷四五.陳顯達傳》:「地黃村潘嫗善禁,先以釘釘柱,嫗禹步作氣,釘即出,乃禁顯達目中出之。」唐.王昌齡〈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三首之一:「松間白髮黃尊師,童子燒香禹步時。」
令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軍中主將發布命令時的令旗,因它在杆頭加箭,形狀像箭,故稱為「令箭」。《薛仁貴征遼事略》:「臣得元帥令箭,只來探車駕何往?」也稱為「令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可製箭頭的石頭。《說文解字.石部》:「砮,石,可以為矢。」《文選.左思.蜀都賦》:「其中則有青珠、黃環、碧砮、芒消。」唐.李善.注:「砮可作箭,禹貢梁州厥貢砮石。」
2.石製的箭頭。《國語.魯語下》:「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三國吳.韋昭.注:「砮,也,以石為之。」
坐而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坐以待斃」之典源,提供參考。 #《管子.參患》1>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兵不完利,與無操者同實;甲不堅密,與俴者同實。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實;射而不能中,與無矢者同實;中而不能入,與無者同實。將徒人,與俴者同實;短兵2>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故凡兵有大論,必先論其器,論其士,論其將,論其主。故曰:器濫惡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士不可用者,以其將予人也;將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主不積務於兵者,以其國予人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2) 短兵:與長兵相對而言的較短兵器。〔參考資料〕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據《諸葛亮集.文...
鋒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刃和箭,用為兵器的通稱。《三國演義》第五三回:「且今日宋謙死於鋒鏑之下,皆主公輕敵之故。今後切宜保重。」也稱為「鋒鍉」、「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