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23.24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砥柱中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中流砥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中流砥柱」原作「砥柱中流」。《晏子春秋》書中記載一則「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手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對人傲慢無禮,於是晏子上諫言請求齊景公殺掉他們,並且獻上計謀說:「不如賞賜他們三人兩顆桃子,誰功勞大就可以吃桃子。」三人為了證明自己功勞大,爭著要得到桃子,最後三人都因為爭桃感到羞愧自殺而亡。其中古冶子在誇耀其功勛時說:「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大意是:我曾經和國君一起渡河時,遇到一隻黿,牠咬住車子左邊那匹馬的腳,拖著潛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這裡的砥柱山位於三門峽東,根據《水經注》記載,當年大禹治水時,這座山因為...
落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得到某種結果、境遇。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一折:「想挾人捉將,相持廝殺數千場,則落得披枷帶鎖,枉了俺展土開疆。」也作「落的」。
挈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割斷脖頸。《戰國策.秦策三》:「若有敗之者,臣請挈領。」《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求魚緣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中流底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中流砥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中流砥柱」原作「砥柱中流」。《晏子春秋》書中記載一則「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手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對人傲慢無禮,於是晏子上諫言請求齊景公殺掉他們,並且獻上計謀說:「不如賞賜他們三人兩顆桃子,誰功勞大就可以吃桃子。」三人為了證明自己功勞大,爭著要得到桃子,最後三人都因為爭桃感到羞愧自殺而亡。其中古冶子在誇耀其功勛時說:「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大意是:我曾經和國君一起渡河時,遇到一隻黿,牠咬住車子左邊那匹馬的腳,拖著潛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這裡的砥柱山位於三門峽東,根據《水經注》記載,當年大禹治水時,這座山因為...
緣木希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宅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所居住的土地,亦引申為領土、國土。《文選.左思.魏都賦》:「宅土熇暑,封疆障癘。」《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王信韓孽,宅土開疆。」
鴻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業。《後漢書.卷四五.袁安傳》:「陛下奉承鴻業,大開疆宇。」也作「洪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