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折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說服,使他人屈服。《三國演義》第七九回:「一人挺身而出,願往折服之。」
2.佩服、信服。如:「他毫無私心的奉獻,令人大為折服。」清.徐珂《清稗類鈔.異稟類.于文襄彊記》:「于曰:『吾以為君所專司,故不復記憶,今奈何?』梁愧無以答。于曰:『老夫代公思之。』因默坐斗室刻餘,錄出,所差惟一二字耳,梁大折服。」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圍困的野獸尚且作最後的掙扎。比喻人在絕境中仍奮力抵抗,不肯降服。《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鬥,況國相乎?」《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今我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鬥,蜂蠆有毒,況大眾乎!」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
屈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屈從、降服
肉袒牽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裸露上身,牽著羊。表示請罪降服。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清.洪繻〈停戰遣使紀事〉詩:「更聞上相欲親使,包羞忍恥成何事。幄帷畫虎付虛空,肉袒牽羊甘跋躓。」
百戰百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法,來使敵人屈服,而不使用武力戰。因為他認為,百戰百勝,還不是最高明的,如果能不必打戰,就能使敵人降服,才是最高明的。
鍾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并州刺史高幹率軍到河東,鍾繇遣參軍張既、馮翊、傅幹說服馬騰來援,馬騰遣子馬超、部下龐德夾擊,斬郭援,降服單於。後因治理洛陽有功,曹操上書封為前軍師。潼關之戰中率軍伐張魯,引起馬超、韓遂起兵叛亂,劉璋疑懼,被張松說服請劉備入蜀。曹操死後任大理,遷相國。建安二十四年,魏諷謀反。鍾繇因舉薦魏諷而被免職。曹丕即位之後,復為相國,遷太尉,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稱三公。 評價當時著名書法家,據說楷書就是他最初衍化出來的。在書法方面,與王羲之並稱「鍾王」,其書體稱為「鍾體」,衛夫人、王羲之的師承。 著作目前尚無確切資料資料來源:網路
輸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降服之意。如:「中國在唐代時國勢鼎盛,西域各小國紛紛派遣特使向中國輸誠。」
臣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屈服、降服。[例]職棒年度總冠軍賽,雄獅隊發威,巨象隊臣服。
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煊赫的氣勢。《西遊記》第二八回:「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若不做個威風,他怎肯降服哩?」《老殘遊記》第七回:「那多餘的五六個人,為的是本縣轎子前頭擺擺威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