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6.59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徐志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浸信會學院學習。• 1916年春,從上海浸信會學院退學。同年秋,轉入國立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法科預科。次年,北洋大學法科併入北京大學,入北京大學預科學習。• 1918年6月,拜梁啟超為師。• 1918年8月赴美留學,入克拉克大學歷史系。• 1919年9月入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 1920年10月,赴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其間結識英國作家威爾斯,對文學興趣漸濃。• 1922年3月,與張幼儀離婚,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同年10...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1943年:與臺北第二師範學校合併(原第二師範收本科生,原第一師範收預科及女子部),改為「臺北師範專門學校」。1945年:戰後,同年12月25日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僅招收女生。1964年: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專科學校」,即極富盛名的『女師專』。1967年:改隸臺北市,改名為「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1979年:開始招收男生,易名為「臺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簡稱市北師)。1987年:改制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設有10個教育學系。2005年:8月1日,改制為「臺北...
豐子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弟,但兩個弟弟皆早夭。豐子愷為在讀師範時期,有兩位恩師。一位是藝術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愷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點與鼓勵下,豐子愷一方面努力寫生,一方面觀摩西洋名畫,並學習繪畫理論。也向李叔同學習音樂,苦練鋼琴。夏丏尊當時在第一師範本任舍監一職,後改任為國文老師。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藝寫作聞名,對學生教導甚嚴,寫作文時要求「不准講空話,要老實寫」。1919年,豐子愷自第一師範畢業,出國深造學習美術是他的理想。於是他賣祖產,並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到東京展開他...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在看小說上。古典小說啓迪了他的文思,同時也在他的作文格調上顯露出印迹。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預科畢業後,由於家庭經濟的窘迫,便開始工作謀生。1916年8月,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開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課卷,繼之和別人合作譯書。這樣,便有最初的翻譯《衣食住》(卡本脫著)問世。不久,又到國文部編寫《中國寓言》,一面也參與《學生雜誌》的編輯工作。1920年初,“五四”文學革命深入開展中,茅盾開始主持大型文學刊物《小說月報》“小說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芳蘭校區),1943年兩校再合併為臺北師範學校(南門校區收預科及女子部,芳蘭校區收本科生;日治時期國語學校及臺北師範學校的學籍簿全部移至芳蘭校區,即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區)。1945年日本戰敗,本校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1961年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1987年升格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1991年改隸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2005年升格改制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本校創校迄今已逾111年,校史悠久,畢業校友十餘萬人,遍布海內外,於教育、文史、藝術、法政、財經各界,...
冰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1913年隨家到北京,進入教會學校貝滿女子中學。1918年,冰心抱著學醫的目的考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後改變初衷,轉學文學。1923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 著作著名的翻譯作品有印度泰戈爾的《園丁集》、《吉檀迦利》、《泰戈爾劇作集》,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先知》等。 評價其思想深受共產主義思潮影響,是一位以對下層人民的愛的思想貫穿寫作的作家。責任編輯:陳姿穎
Facebook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FacebookFacebook的創辦人是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他是哈佛大學的學生,之前畢業於阿茲利高中。Facebook的名字是來自傳統的紙質「花名冊」(也稱作「通訊錄」),通常美國的大學和預科學校把這種印有學校社區所有成員的冊子發放給新入學或入職的學生和教職員,協助大家認識學校內其他成員。最初,Facebook的註冊僅限於哈佛學院的學生,在隨後的兩個月內,註冊擴展至波士頓地區的其他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史丹福大學、紐約大學、西北大學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第二年,很多其他學校也被邀請加入。...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芳蘭校區),1943年兩校再合併為臺北師範學校(南門校區收預科及女子部,芳蘭校區收本科生;日治時期國語學校及臺北師範學校的學籍簿全部移至芳蘭校區,即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區)。1945年日本戰敗,本校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1961年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1987年升格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1991年改隸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2005年升格改制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本校創校迄今已逾111年,校史悠久,畢業校友十餘萬人,遍布海內外,於教育、文史、藝術、法政、財經各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