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衣錦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高才不遇,落魄堪傷。敕賜高官,衣錦還鄉。」
破鏡重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市。有蒼頭12>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13>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14>影,空留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15>之。聞者無不感歎。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遂與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注解〕 (1) 陳:指南朝陳(西元557∼589)。陳霸先代梁而稱帝,建都建康,擁有長江以南的地區,為南朝版圖最小的王朝。後為隋所滅。 (2) 太子舍人:職官名。太子官屬之一,任事於太子宮中。 (3) 徐德言:南朝陳人,生卒年...
心有靈犀一點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犀,犀角。傳說犀牛是一種神奇異獸,角中有如線般的白紋相通兩端,可以感應靈異。全句比喻心靈相連,情意相通,意念相契合。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簞瓢屢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生活極為貧窮,缺乏食物。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爭奈此人簞瓢屢空,若待媒證求親,俺父親決然不肯。」也作「簞瓢屢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彈奏。《警世通言.卷一○.錢舍人題詩燕子樓》:「忽有一妓,抱胡琴立於筵前,轉袖調絃,獨奏一曲,纖手斜拈,輕敲慢按。」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去樓空」這句成語顯現的是一種感慨、惋惜的情感,出自於唐.崔顥的〈黃鶴樓〉詩。此詩藉由古人乘鶴仙去的傳說,點出仙人黃鶴早已渺無蹤跡,一去不復返,只留天際的白雲,千載悠悠,表達出更深的失落情懷,將對世事茫茫的感慨表露無遺。後來「人去樓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舊地重遊時人事已非,空留遺跡,或對故人的思念。如《警世通言.卷一○.錢舍人題詩燕子樓》:「人去樓空事已深,至今惆悵樂天吟。」用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個成語現在有另一種用法,形容畏罪潛逃,不知去向,大多是使用於社會事件的報導上,說明犯罪者因為畏罪而潛逃,不在原住屋裡。
出口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妾愛他,愛他那走筆題詩,出口成章。」
玉不琢,不成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石不經雕琢,無法成為珍貴的玉器。比喻人須接受良好的教育及各種磨練,才能有所成就。《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精忠岳傳》第四回:「因見令郎題詩報負,後來必成大器。但無一個名師點撥,叫這做『玉不琢,不成器。』豈不可惜?」
徵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求召集。《漢書.卷九.元帝紀》:「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證案,興不急之事,以妨百姓。」《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聽得楊得意舉薦司馬相如,蒙朝廷徵召去了。」
傾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傾側偏斜。唐.韓愈〈雉帶箭〉詩:「衝人決起百餘尺,紅翎白鏃相傾斜。」宋.蘇軾〈次韻錢穆父紫薇花詩〉二首之二:「折得芳蕤兩眼花,題詩相報字傾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