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96.0663 ms
共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盲人瞎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時的桓玄、殷仲堪和顧愷之三人是朋友,有一次閒談告一段落,同作「了語」(把話說到盡頭,了無餘義)的遊戲。顧愷之率先說:「火燒平原沒有留下做一支火把的材料。」桓玄道:「白布纏棺,前面豎著招魂幡,人的一生就完結了。」殷仲堪說:「將魚、鳥放生,就都一去不回了。」接著,他們又玩「危語」(說一句處境極其危險令人聞而生畏的話)的遊戲。桓玄說:「在敵人矛頭下淘米、劍頭下煮飯,隨時都會送命。」殷仲堪言:「四肢僵硬的百歲老翁,爬上枯朽的樹枝。」顧愷之道:「井口的轆轤上躺了一個嬰兒。」當時一名殷仲堪的參軍也在場,插嘴說:「盲人騎著瞎馬,在半夜來到深池旁邊。」因為殷仲堪有一隻眼睛瞎了,聽了感同身受,便說:「咄咄逼...
|
傳神阿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堵,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稱詞,相當於這、這個。晉朝顧愷之善畫人像,有時畫好的人形間隔數年還不點上眼睛。因為他認為人物的神情意態,就在這對眼睛上。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故後世以傳神阿堵表示繪畫生動逼真,能充分表現事物的神情意態。
|
漸至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漸入佳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漸入佳境」原作「漸至佳境」。因為甘蔗愈接近根部吃起來愈甜,所以顧愷之每次吃甘蔗時,都從甘蔗梢部開始吃起。別人問他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說:「由味道淡的部位往味道甜的部位吃,感覺像是逐漸進至美好的境界。」後來「漸入佳境」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境況逐漸進展至美好的境界。亦用來比喻興味漸濃。
|
逼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咄咄逼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東晉時的桓玄、殷仲堪和顧愷之三人是朋友,在一次談話告一段落,就同作「了語」(把話說到盡頭,了無餘義)的遊戲。顧愷之率先說:「火燒平原沒有留下一支做火把的材料。」桓玄道:「人死出殯,白布纏棺,招魂旛引路,一生就完結了。」殷仲堪說:「將魚鳥放生,就都一去不回了。」接著,他們又改說「危語」(說一句處境極其危險令人聞而生畏的話)。桓玄說:「在敵人矛頭下淘米、劍頭下煮飯,隨時都會送命。」殷仲堪言:「四肢僵硬的百歲老翁,爬上枯朽的樹枝。」顧愷之道:「井口的轆轤上躺了一個嬰兒。」當時一名殷仲堪的參軍也在場,插嘴說:「盲人騎著瞎馬,在半夜來到深池旁邊。」因為殷...
|
諧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詼諧戲謔。《晉書.卷九二.文苑傳.顧愷之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揚雄解嘲,雜以諧謔,迴環自釋,頗亦為工。」
|
頰上添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畫家顧愷之畫裴楷像時,在頰上添上毫毛,觀者更覺生動活潑的故事。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後來比喻文章一經點綴或潤飾,則更為生動傳神。如:「拙作荷承點飾,頰上添毫,倍增光彩。」
|
萬壑爭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谷中的瀑布紛紛向下奔流。《晉書.卷九二.文苑傳.顧愷之傳》:「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
意存筆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在寫字、詩文、繪畫前先構思成熟後才下筆。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論顧陸張吳用筆》:「顧愷之之跡,緊勁聯綿,循環超忽,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也作「意在筆前」、「意在筆先」。
|
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三種卓越超絕的才能。《晉書.卷九二.文苑傳.顧愷之傳》:「故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書絕、痴絕。」《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白傳》:「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
心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口疼痛。《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嘗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三國演義》第六九回:「適信都令妻,常患頭風;其子又患心痛,因請輅卜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