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容易背誦上口的要訣。如:「珠算口訣」。《老殘遊記》第一回:「所以這老殘就拜他為師,學了幾個口訣,從此也就搖個串鈴替人治病口去了。」
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謀食、口、營生
糊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填飽肚子。比喻勉強維持生活。《魏書.卷三五.列傳.崔浩》:「今既糊口無以至來秋,來秋或復不熟,將如之何?」《西遊記》第八回:「北鉅盧洲者,雖好殺生,祗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也作「口」。
感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感激不忘,如佩不離身。唐.李商隱〈上尚書范陽公第三啟〉:「感佩恩私,不知所喻。」《紅樓夢》第九三回:「倘使得備奔走,口有資,屋烏之愛,感佩無涯矣。」
透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
破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某事被人拆穿而丟臉、出醜。《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萬家走了出來,就由不得自己跪著,作了幾個揖,當時兌了一萬兩銀子出來,纔的去了,不曾破相。」《文明小史》第四回:「如果不戴帽子,卻是缺少一根辮子,叫人一看,就要破相;如若戴了外國草帽,鄉下人沒有見過這樣草帽,也是要詫異的。」
博古知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
舌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舌頭來耕種。比喻以教書維持生計。《幼學瓊林.卷二.師生類》:「謙教館曰口,又曰舌耕。」
通今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
孔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的別名。因舊錢幣中有方形的孔,故稱為「孔方」。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言食則口,道錢則孔方。」《文明小史》第四回:「調停惟賴孔方;紳士責言,控訴不遺餘力。」也稱為「孔方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