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5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異尾擬簑(截尾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apterois heterurus (Bleeker, 1856)
頭部棘棱明顯,在眼前方有一深凹窪,眶前骨下部有許多密佈的小棘,鰓蓋骨有1棘,吻部長有1對葉狀皮瓣。背鰭之硬棘部分,鰭膜深深凹陷,狀似長梳齒,而此魚最易辨認的特徵為長而截平的尾鰭,成魚上,下鰭條會延長成條狀,是一般科尾鰭中形式較奇特的,因此被稱為「截尾」或「異尾」簑。魚體底色為紅褐色散有許多小斑點,體側有多條深褐色橫紋排列,體長10~18公分左右。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均有分布。
生活於沿岸海域,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中,游動緩慢優雅,外型華麗,是觀賞魚中極受歡迎的獅子魚類,夜行性。白晝常隱於洞穴或岩礁隙縫中,夜間則游出覓食,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鰭棘有毒腺,毒液為劇烈之神經毒素,刺傷後劇痛,可使人致死。
具觀賞價值,是水族館中常見的魚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Scorpaenidae)
羅素氏簑(勒氏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terois russelli (Bennett, 1831)
頭部具棘棱和皮瓣,吻狹長稍尖,眼上有短小觸鬚,眼前方之鼻部微凹陷,眶下骨之下部有2條皮瓣。胸鰭寬闊上半部鰭條甚長,延伸超過臀鰭基底,外形如鳥翅,粗長之棘條鰭膜深刻似鳥羽。體被細小圓鱗,體佈滿深褐色縱帶,背鰭軟條部分、臀鰭及尾鰭素色無斑點,腹鰭有黃色小點,胸鰭散有小黑點,為中型科魚類,體長可成長至20公分左右。
印度至西太平洋區海域。
分布於沿岸海域,棲息在岩礁區,夜行性肉食魚類,日間隱於岩礁洞穴,夜間游出,行動遲緩,以甲殼類為主食。鰭棘有劇烈神經毒;曾有人在潮間帶活動時誤觸,刺傷後劇痛無比,有致命危險,號稱潮池小殺手 。
常見的美麗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Scorpaenidae)
三棘高身(石狗公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enianotus triacanthus (Lacépède, 1802)
體非常側扁,體高亦甚高,可達體長之一半。眼下無棘。吻部背面及眼眶間隔上有2皮瓣。鱗片特化成小棘突。背鰭起點在眼後緣上方,硬棘部與軟條部連續,無明顯缺刻,均甚長大,末端鰭條一部分與尾鰭相連。體色變化極大,一般大多是黃土色,但有時呈綠、褐、紅或黑等色系,體型小,約可達10公分左右。
西自非洲東岸,東迄夏威夷群島,北起琉球群島,南至澳洲海域。
主要棲息於礁區平台,外礁的斜坡或是洋流經過的水道。游泳能力極差,一般利用外形模仿葉片隨流搖擺;有時又變成鮮艷和背景成強烈對比,但靜止時仍然看似無生命的物體。硬棘有毒,是防衛武器。
無食用的價值,唯體色艷麗,是水族館常客。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Scorpaenidae)
絨皮(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ploactis aspera (Richardson, 1844)
體延長為長紡錘形,略側扁。頭稍小,背緣微斜近似直線狀,頭上有鈍突起而無尖棘;前鰓蓋骨有5鈍棘。口甚斜,腭骨無齒。體無鱗,有許多絨狀小突起。背鰭起點在眼後緣上方,硬棘短弱,第三至第四硬棘間有一大凹刻,軟條部末端與尾鰭相連;臀鰭稍長,無顯著的硬棘;胸鰭中大,無游離鰭條;腹鰭小,僅1硬棘,2軟條。體一致為黑褐色,體側上半部散在小黑點,各鰭色暗。最大體長可達10公分。
日本、台灣及南中國海域。
主要是棲息於砂質底或礁砂混合區,游泳能力差,一般皆以偽裝伺機捕食甲殼類。
小型魚類,不具任何經濟價值,不是常見之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Aploactinidae),Velvetfishes
鈍吻新棘(圓麟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omerinthe rotunda (Chen, 1981)
體形長橢圓形、頭大、頭頂較平滑,無明顯凹洼,吻部鈍短;眼大,眼中央上方有一觸鬚狀皮瓣,兩眼間隔區無鱗,眼下骨棘3個,眶前骨突起的上方有棘2個。前鰓蓋骨邊緣有棘5個,無後顳骨棘。胸鰭第3棘最長。體紅色,其上散有深紅色雲形斑紋。背鰭胸鰭及尾鰭有橫列斑點,腹鰭及臀鰭素色,體長10公分左右,屬小形類。
產於台灣東北部海域。
生活在100公尺左右的較身深海區,是科魚類中棲息深度較深的種類,夜行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外型似石,習伏於岩礁縫隙旁,休憩時不易被敵發現,是一般俗稱的石狗公類。
小型魚類,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Scorpaenidae)
Dendrochirus biocellatus (Fowler, 1938)
頭部棘棱發達具有數個小皮瓣,鼻部有2條延長如帶狀的皮瓣;口大,端位斜裂,下頜稍突出。背鰭長度長,約與體高相等,鰭棘部鰭膜深裂。胸鰭長而寬,下部鰭條分支。魚體底色為紅色,其上散有暗色不規則蠕形斑紋,胸鰭上有3~4條黑色橫帶,尾鰭上佈滿橫行的斑紋點。背鰭之軟條部位有2~3個大型眼斑,是辨認此魚最明顯的特徵,故被稱為「雙眼斑」多臂簑,屬於中小型科魚類,體長約10~12公分左右。
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台灣東北部海域。
生活於淺海海域之岩礁區,夜行性,日間休憩於岩礁洞穴中,夜間游出活動,覓食小型甲穀類,鰭棘有劇毒可禦敵。
造型及色彩豔麗,是水族館中相當受人喜愛的觀賞魚,為少見的獅子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Scorpaenidae)
裸胸(伊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corpaena izensis (Jordan et stark, 1904)
頭部無麟,頭頂有一橫凹溝,總蓋骨、吻部與眼眶中央上方有短小皮瓣,眶前骨下緣最後一棘垂直向下。口大,齒利,腭骨有齒。胸鰭上腋部有扁平皮瓣,其軟條數目是屬中最多的,約17~20條。除胸部裸露無鱗外,魚體其餘部分均被櫛鱗,故被稱為「裸胸」。無鰾。體紫紅色其上散有蠕狀斑紋,體側下半有金色光澤,腹部白色,背鰭硬棘部分有一黑斑,體型可達30公分,屬於中大型魚類。棘有劇毒。
日本、韓國、中國沿海及台灣東北部海域。
生活在100~150公尺泥沙底質的水域,是科當中棲息較深的種類,外型似石,常隱伏於岩礁旁,又稱為「石狗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主食。繁殖季節為春季,會將卵產於膠質球囊中。
是常見的種類,肉質味美,港邊漁市場常見販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Scorpaenidae)
新石狗公(長鰭新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osebastes entaxis (Jordan et Starks, 1904)
體型為長橢圓形,側扁,頭上之棘棱發達,頭部至吻端有鱗片分布;吻部短,吻端稍尖。眼大,頭頂部之兩眼間隔深凹,眶前骨下緣具一列強棘。背鰭之鰭棘粗大且長,鰭棘鰭膜深凹;胸鰭呈長橢圓形,長度到達臀鰭起點;臀鰭之硬棘長而尖銳。體為紅色,背部散有數塊不規則之雲形斑紋,胸鰭上緣黑色,尾鰭有縱走的紋路。體長可達21公分,為中型科魚類。
日本,中國及台灣沿海。
生活於較深水層的岩礁區域,夜行肉食性魚類,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喜棲息於礁岩隙縫旁,鰭棘有毒腺。
並不常見的種類,雖可食用,但肉質不佳,經濟價值低。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Scorpaenidae)
雙指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imicus didactylus (Pallas, 1769)
頭形不規則,頭部棘棱粗鈍,其上有許多短小皮瓣;眼眶上緣凸出;口大,上位,頦部有許多粗短皮瓣;體裸露無鱗,有些許瘤狀突起內含皮膚腺;側腺上有腺狀皮瓣分布;背鰭連續,硬棘部分有絲狀小觸鬚,第三硬棘鰭膜有較深之凹陷。胸鰭有2根指狀游離鰭條。體為灰褐色,雜有不規則黑褐色斑紋;背鰭軟條部,胸鰭及尾鰭之邊緣各有一寬大黑帶。體長可達20公分。
日本至西亞太地區海域。
分布於5~40公尺深的海域,棲地為沿海之泥砂底質,為近海暖水性底棲魚類,常棲息於礁石及海藻叢中,擬態礁石及海藻,體色會隨環境而變化。肉食性,以小型魚蝦類為主食。鰭棘所分泌之神經性毒素,為魚毒中最厲害的,會使人死亡。
屬中型科魚類,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Scorpaenidae)
平額(平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ectrogenium nanum (Gilben, 1905)
體形延長,軀幹呈橢圓狀,在科魚類中體型是最細長的,頭部棘棱發達,頭額扁平,所以又稱「平額」或「平頭」。口小,略尖似鳥嘴。眼大稍狹長,眼下部有一水平排列的強棘突,無前額突;胸鰭下部鰭條稍延長而形成一葉狀突起;尾鰭截形。體純為紅色,背鰭之軟條部分有一大型深紅色圓斑,臀鰭及尾鰭有暗色邊。
從日本到夏威夷海域均有分布。
平額(其體形細長也有人稱細身),屬於深海種類,是小型科魚,體長約在2.5~6.5公分左右,肉食性,以小甲殼類為主食。
罕見的種類,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Scorpaen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