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9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京電鰩或東京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orpedo tokionis (Tanaka, 1908)
體形縱扁,身體柔軟而體表光滑;體盤近似圓形;眼小;吻短,體盤前緣圓弧狀;口裂近似新月形;眼背位;噴水孔位於眼之正後方;鰓裂腹位;胸鰭與腹鰭明顯分離;尾鰭上、下葉均發達,後緣稍凹入。發電器官位於胸鰭基部。體背暗褐色,腹面色淡。可成長至1公尺以上,棲息於深海。
出現於日本本州以南之西北太平洋沿近海域。
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經濟價值低一般利用為養殖用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電鰩亞目(Suborder Torpedinoidei)
電鰩科(Family Torpedinidae),Electric Rays
納氏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盤寬約為體盤長的2倍;前緣微凸,後緣凹入。吻較短,弧形,前端鈍圓,向頭前下斜,突出於腹面上,吻長約等於體盤長的1/8—1/7 (幼體吻較短)。眼圓形,側位,稍突起;眼徑約與噴水孔徑相等。噴水孔背位,位於眼後。口中大,平橫,口寬小於口前吻長。鰭腳粗扁,後端圓錐形。背鰭1個,小型;起點距腹鰭終點比其基底長稍小,後端比腹鰭後端前許多。尾細長,約為體盤長之4倍;尾刺1個。體光滑,背面暗褐色或赤褐色,胸鰭、腹鰭和背鰭上具白色或藍色斑點,吻上和頭上純褐色無斑點;腹面白色,胸鰭和腹鰭後緣暗褐色;尾鰭具暗褐色和淺色條紋。
斑紋犁頭鰩或犁頭琵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hynnicephalus (Richardson, 1846)
體盤近似三角形,長度遠大於寬度。吻短而鈍尖,長度約為體盤長之1/5~1/4;喙骨較寬,後端稍分枝。鼻孔斜向;前鼻瓣向內延伸達鼻孔緣或稍超越鼻孔緣,唯不達口裂部。噴水孔小於眼,緊鄰眼之後方。吻長為口裂寬度之2.8~3倍;腭骨中部稍向前彎曲。背鰭2枚,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之距離長於兩背鰭間距。胸鰭頗窄。尾縱扁;尾鰭小型,不具下葉。體表被覆細小皮齒,體背中線具一列細小且鈍之瘤狀突起。體背在福馬林浸泡之後呈棕黑色,另具棕黑色點,有時於體背可見卵圓形花紋,腹面淡橄欖色。背鰭及尾鰭則呈棕色。
出現於中國大陸、日本、台灣沿近海域。
底棲性,以甲殼類為主食。
拖網可漁獲,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鰩科或琵琶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網紋鷂或網紋鴨嘴燕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etobatus reticulatus (Teng, 1962)
體盤寬度為長度的2.1倍,前緣稍凸出,後緣稍凹入。吻長而突出。頭部厚而明顯。吻下鰭旗狀,與胸鰭明顯分離。眼明顯位於頭側。噴水孔位於眼之後方,由背面看不見。背鰭小型,起點約略與腹鰭基底末端相對。腹鰭窄,後緣圓,尾長,不具硬棘。體表具小刺。體背棕綠色,具不規則網狀斑。
本種為台灣附近海域特有種類。
近底棲息。
可由底網拖網或底延繩釣漁獲,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科或燕魟科(Family Myliobatidae),Eagle Rays
爪哇牛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扁平,後緣尖銳。頭厚重。嘴大且寬廣,牙齒平板,通常上下顎為7排牙齒。下唇具許多乳頭突起物覆蓋物。鼻瓣邊緣具有流蘇狀構造,下與嘴部重疊。體盤呈鐮刀形或菱形,體盤寬為體盤長之1.5倍。體盤與出水孔位於側面,背鰭呈三角形,小且直立,腹鰭位於體盤基部,尾巴長如鞭形,背鰭後有鋸齒狀的棘刺。背部及腹部體盤表面(包含頭和尾)具有一些細刺。體盤背面呈深灰咖啡色到咖啡色,下面灰白,尾部咖啡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許氏犁頭鰩或薛氏琵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schlegelii (Müller et Henle, 1841)
體盤近似三角形,長度大於寬度。吻延長而前端鈍尖。噴水孔緊臨眼之後方,後緣具2枚明顯皮褶。鼻孔大型且傾斜。口裂略呈波浪狀。齒面平滑,菱形。背鰭2枚,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之距離大於兩背鰭間距。尾縱扁,兩側具縱走皮褶;尾鰭下葉缺如。福馬林浸泡之後體背棕色,背鰭及尾鰭深棕色,尾側皮褶則呈淡色,腹面白色。
出現於阿拉伯、菲律賓、台灣、日本、韓國沿岸海域。
只知其為底棲種類 ,可能以蝦、蟹等甲殼類為主食。
可由拖網漁獲,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鰩科或琵琶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南方龍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呈三角形,長度大於寬度,口裂中央彎曲,齒大,平滑呈菱形,噴水孔位於眼之近後方,尾部與軀幹部不易區分,外形介於鮫類與類之間,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起點同,尾鰭後緣凹入,分為上下兩葉,沿中央脊柱之瘤狀突起分布較短而不達尾端,體呈灰危,具白點於背部、腹側淡灰。台灣紀錄與吉打龍紋有異,可能是他種之誤鑑。
深海電鰩或深海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enthobatis moresbyi (Alcock, 1898)
體盤近似圓形,體盤長度不及全長之半,長於體盤寬度,長度約為吻長之2.7倍。眼退化為兩小點,與噴水孔分離。口裂小而可向前突出。齒窄小,呈菱形塊狀,約10列。眼眶間隔約為體盤長度之1/6。噴水孔大型,寬度約為噴水孔間距之1/3。背鰭兩枚,彼此頗為接近,第一背鰭基底末端位於腹鰭內緣之前。腹鰭明顯。尾長大於體盤長;尾側縱走皮褶缺如或不明顯;尾鰭卵形。體背呈黑紫紅色(福馬林浸泡後),腹部亦可能呈黑紫紅色;體盤及邊緣散佈些許小白孔;第二背鰭及尾鰭鰭尖有時白色。
出現於阿拉伯、印尼、中國大陸、台灣沿近海域。
底棲性。
偶而可由底拖網漁獲,不具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電鰩亞目(Suborder Torpedinoidei)
雙鰭電鰩科或雙鰭電科(Family Narcinidae),Numbrays
褐背蝠或蝠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obula tarapacana (Philippi, 1893)
體盤極寬,寬度為長度的1.8倍,前緣稍凸出,後緣則凹入。頭寬而扁。吻下鰭與胸鰭分離,向前延伸且向外捲。眼位於頭側。口裂位於頭部腹側。上下頜齒小而數目多,呈鋪石狀排列。噴水孔位於胸鰭前緣下方,背鰭1枚,基底末端與胸鰭後角相對。尾不具棘,長度長於體盤長。福馬林浸泡後體背部棕色,腹面白色。
台灣附近海域
中表層棲息種類,濾食性。
可由延繩釣或鏢刺漁獲。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科或燕魟科(Family Myliobatidae),Eagle Rays
黑斑雙鰭電鰩或印度木鏟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arcine maculata (Dumeril, 1852)
體盤卵圓形,寬度大於長度;吻頗長,長度為眼眶間隔長之2倍;吻端寬圓;眼小型;噴水孔遠大於眼,位於眼之近後方;口裂橫向,小型;齒形窄小;背鰭兩枚,約略同大;第一背鰭緊鄰腹鰭之後;兩背鰭間距約略等於第二背鰭與尾鰭間距;尾側具縱走皮褶。體表光滑,體背棕灰色,具許多大小不一之深色點,腹面白色。
出現於印尼、東印度群島、台灣沿近海域。
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瞭解極為有限,只知其為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經濟價值有限,歸類為下雜魚,利用於養殖用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電鰩亞目(Suborder Torpedinoidei)
雙鰭電鰩科或雙鰭電科(Family Narcinidae),Numbray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