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0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臺灣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所記載之地中海電(Torpedo nobiliana)為本種之誤鑑。體盤寬大於體盤長,體盤長為體盤寬之82-88%;眼窩前吻長為全長之 7.7–8.7%,背面頭長為全長之19.8–20.6%。噴水孔一般大和平滑,噴水孔長占體盤長之3.6–3.8%。鼻部較寬,兩鼻間距為全長之5.5–5.6%。背鰭寬圓且強壯。腹鰭起點剛好位於體盤插入點;腹鰭長度約等於全長之1/5倍,腹鰭寬度的2/3倍;腹鰭前緣略凹陷,後緣較凸出;腹鰭後方最寬廣。牙齒上排23列(20–22),下排27列(19–22)。尾部側邊皺褶由第二背鰭基部到尾柄關節突出處延伸。洩殖孔位於腹鰭中間線的前方。交接器背腹面扁平,未連接...
珍電鰩或地中海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orpedo nobilina (Bonaparte, 1835)
體盤寬大於體盤長;吻短;頭長為吻長的2.5~2.7倍;眼小;吻長為眼徑的3.4~4.5倍,眼徑為眼眶間隔之1/2~1/3;口裂寬;頭長為口裂寬度之2.6~3.3倍;口角具首尾向唇溝;齒小型,齒尖尖銳。噴水孔以一眼徑距離之隔位於眼眶後方,孔緣不呈鬚狀;鼻孔小型,稍傾斜,前鼻瓣向後延伸形如上唇。鰓裂大型。背鰭2枚,小型,外角圓;第一背鰭基底前半部與腹鰭基底相對;第二背鰭大小約為第一背鰭之半;腹鰭外緣寬且突出;胸鰭形成體盤之一部分。尾長稍短於體盤長;尾鰭形狀如等腰三角形;脊椎骨稍彎向尾鰭上葉。福馬林浸泡後體背呈暗巧克力色或棕色,腹面則呈淡棕色或乳白色。
出現於東大西洋、地中海、南非、台灣海域。
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所知極為有限,只知其為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不具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電鰩亞目(Suborder Torpedinoidei)
電鰩科(Family Torpedinidae),Electric Rays
粒突犁頭鰩或顆粒琵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granulatus (Cuvier, 1829)
吻呈正三角形,吻端鈍圓,側緣斜直;吻長約為體盤長之半或稍長;吻軟骨細狹,後1/4部分分歧,中部聯合,近吻端處則又分為2短枝。眼小,眼徑約為吻長之1/9~1/14兩眼間隔長之1/3。噴水孔卵圓形,約與眼同大,後緣外側具一細小皮褶。鼻孔寬度約為口裂寬度之半,約等於兩鼻孔間距;前鼻瓣具一扁平鬚狀突出,後鼻瓣內側具一襪狀突出,外側具一低狹薄膜。口裂橫向,略呈弧形;上頜具頜膜,中部呈三角狀凹入。齒細小而多,橢圓形,鋪石狀排列。具窄小鰓裂5對。體背及各鰭密佈顆粒狀皮齒,正中線上具一行粗大結刺;吻骨兩側各具一行小結刺;眼眶前緣和內緣具一行小結刺;左右肩區各具2枚小結刺。胸鰭基底往前延伸,超越鼻孔前緣之水平線...
出現於南海、東海、黃海、日本南方及韓國西南方海域。
底棲性,以底棲之甲殼類及一些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拖網可漁獲,唯數量有限,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鰩科或琵琶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日本單鰭電鰩或日本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arke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體盤近似圓形,體盤長度不及全長之半,寬度則稍大於長度。吻短;口裂小且呈橫向,具唇褶;眼小,其前後徑僅為吻長的1/4~1/5;噴水孔大於眼,位於眼之正後方,孔緣平滑而不具乳頭狀突起;鼻孔小,前鼻瓣向後延伸明顯;齒呈小菱形,齒面平坦;鰓裂小。小型圓形背鰭1枚;背鰭基底位置在腹鰭基底之後;腹鰭明顯,呈圓形而外角不明顯,起點在胸鰭下方。尾長約等於體盤長,尾部兩側具縱走皮褶。尾鰭大而圓。福馬林浸泡後體背呈深棕色,腹面白色,體盤邊緣呈淡棕色。
日本、中國大陸、台灣沿岸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
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無食用價值,數量亦極為有限,僅提供為養殖用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電鰩亞目(Suborder Torpedinoidei)
雙鰭電鰩科或雙鰭電科(Family Narcinidae),Numbrays
聶氏無刺或青帶圓吻燕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etomylaeus nichofii (Bloch and Schneider, 1801)
體盤寬度為長度之1.67倍;吻短,約為頭長之2/5,於頭之前下側形成一葉狀;眼位於頭側;噴水孔大型;鼻孔與口裂相連,鼻瓣後緣呈鬚邊;鰓裂小型,五鰓裂約略同大;小型背鰭1枚,起點約與腹鰭基底末端相對;腹鰭長度約為寬度之半,外緣圓,後角圓;胸鰭近似刀狀;尾纖細如鞭,無硬棘;福馬林浸泡後體背黑棕色,具5條或6條淡青色橫向窄帶;腹面白色。
出現於印度、斯里蘭卡、新加坡、檳榔嶼、東印度群島、菲律賓、中南半島、日本、澳洲、台灣沿岸海域。
近底棲息。
可由底拖網及底延繩釣漁獲,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科或燕魟科(Family Myliobatidae),Eagle Rays
丁氏雙鰭電鰩或丁氏木鏟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arcine timlei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體盤近似圓形,體盤長度稍短於全長之半,體盤寬度則稍大於長度;頭長為吻長之1.7倍;眼小,眼徑約為噴水孔之半;口裂橫向,小型,寬度不及吻長之1/3;齒窄,外緣圓,上頜齒23列,下頜齒21列,齒冠內緣具一尖突;噴水孔大型,緊鄰眼眶後方,邊緣不具小突起。背鰭2枚,約略同大,外角尖突;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末端稍後方;尾長長於體長之半;尾側具縱走皮褶;尾鰭高度約為其長度之2/3。福馬林浸泡後體背呈淡棕色,具許多暗色點,腹面白色。
出現於中國大陸、東印度洋諸群島、日本、台灣沿岸海域。
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無食用價值,僅提供為養殖用餌料。
T0000000001--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T0000000020--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T0000000029--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T0000000028--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T0000000034--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T0000000073--鰩目(Order Rajiformes)
T0000000076--電鰩亞目(Suborder Torpedinoidei)
T0000000078--雙鰭電鰩科或雙鰭電科(Family Narcinidae),Numbrays
東京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盤厚且圓滑。背鰭二枚;第一背鰭較第二背鰭長。第一背鰭起點超過腹鰭基部後端。第二背鰭的起點在腹鰭基部後端及尾鰭起點的中間。尾鰭長,眼睛小,出水口邊緣平滑。體盤長佔全長50.1%,體盤寬50.5%。體盤長佔體盤寬約99.2%,吻的頂點到第五對鰓裂的距離為57.4%,吻長13.0%,兩眼眶之間的寬度7.5%,兩出水口間的寬度12.5%且與吻長等長。嘴前緣的吻長與嘴寬相當。洩殖孔頂端到尾部的長度比到吻頂端長度還短。牙齒鈍且平滑,表皮無顆粒小突起,體背上有不均勻的褐色分布,體盤腹部的胸鰭及腹鰭邊緣呈灰白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或燕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liobatis tobijei (Bleeker, 1857)
體盤寬度約為全長之3/5,前緣稍凸出,後緣則稍凹入。吻寬,前端具吻下鰭;眼小;噴水孔長約為眼前後徑之2倍;鼻孔大型,與口裂相連;後鼻瓣具鬚緣;口裂橫向,稍彎曲;齒呈鋪石狀排列;背鰭1枚,外緣圓;背鰭基底末端在腹鰭後方,其與腹鰭距離約為背鰭基底長之2倍;腹鰭短而寬,後角圓;胸鰭往前延伸達頭側口角部;尾長而纖細,硬棘2枚位於背鰭後方,具鋸齒緣;福馬林浸泡後體背棕黑色,腹面白色;體表光滑。
出現於日本、中國大陸、台灣沿岸海域。
近底棲息。
可由底拖網及底延繩釣區漁獲,魚肉供食肉。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科或燕魟科(Family Myliobatidae),Eagle Rays
雙吻前口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盤極寬且角尖,體盤寬為體盤長之2.2-2.4倍。頭前具有一對像喇叭狀的鰭狀肢。眼睛位於側邊,微向腹面傾斜;眼球大,較出水孔寬約2倍;眼間隔很寬,比出水孔後緣之頭鰭前端距離為大,出水口小,橫橢圓型,寬比長約大2倍;鼻間距離等於口寬。尾短如鞭子。皮膚粗糙。嘴裂於頭部的兩鰭狀肢中間,嘴型平坦寬廣,下顎具有小型牙齒,牙齒細小,縱列約100顆以上,前列牙排列不齊,後面則較整齊緊密。鰓裂很寬,前後距離約相等,第三鰓裂寬比第五鰓裂距離大1.9倍。表皮上面呈橄欖色或黑色,下面呈白色。生活於大洋水表面處,鮮少活動於近海處。(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印度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所記載之姬蝠魟(Mobula mobular )為本種之同種異名。體盤寬,形狀呈菱形,體盤寬為體盤長1.8-2.2倍,頭寬且體盤前部邊緣有輕微凹陷,頭部兩邊有像鰭狀肢的肉質的突出物或頭部的鰭。眼睛及出水孔位於頭側邊超過頭鰭的地方,出水孔小,大小與瞳孔相當,嘴巴在兩頭鰭之間,位於頭部之腹測。牙齒小且多列。背鰭位於尾巴的基部腹鰭前端,不超過體盤後緣。尾巴纖細如鞭,上無刺分布,較體盤長短,皮膚平滑。(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